我是遇见小媛,一名热爱文字与读书的情感创作者,希望能带给你温暖,也欢迎你把自己的故事说给我听!
错过上篇文章的读者,可以点击蓝色标题继续阅读。
不管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工作上,“指责定律”常常出现,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因此因为一些小事情争吵起来。
那么,我们如何摆脱掉总是带着负能量的指责呢?试试这几种方法。
1.“退让的艺术”——理解
“指责从来都是可以通过谅解退让化解的。”
我们或许改变不了他人对自己的指责,也总会在指责他人后而感到后悔,但这都可以因为自己的格局宽阔而改变。
曾经就有一位社会学研究者进行过一项调查。
他曾打听到有一小镇上有一东家有一西家,两家还是邻居,但是人们总能听到西家中吵吵闹闹的声音,没完没了,谁都不肯退让。
为此,社会学研究者特地跑了一趟小镇,拜访了东家人。
在和东家人的谈话中,“指责定律”的危害性要远远超出我们所看到的表面现象。
东家的一人将茶杯放在了桌子上,结果被另一个经过的人不小心碰倒打碎了。
这时两人的脸上都会有歉意,放杯子的人会觉得是自己的错,是因为自己没有放好杯子才导致这件事发生的。
而打碎杯子的人则会觉得是自己的错,是因为他走的太着急才打碎了杯子。
就这样双方都互相谅解,互相退让,指责也不会出现在东家中。
反观西家出现了同样的事情后,两人互相指责对方是对方的错,放杯子的人会指责打碎杯子的人走得太快;打碎杯子的人会觉得放杯子的人放的不好。
就这样你来我往,都不退让,都不谅解,反而越吵越激烈。
这时社会学研究者总结出来了个道理:双方都认为自己有错才会相互退让,谅解。而如果双方都指责是对方的错,二人的矛盾就会越来越深。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结果。
而导致不同结果的因素就在于没有一方肯退让,都在相互指责,相互推卸责任。
所以,有时候我们在因为一些小事情和他人争吵时,可不可以让自己冷静思考一下,将自己的格局打开,先退让一步。
很多矛盾的产生就是因为相互指责,才闹的不碟不休,甚至就一点儿小事情闹上了法院。
这种小矛盾都可以通过一方或者双方的退让而得到缓解,何必要相互指责?推卸责任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49546/1e67fe0880a9ebd3.jpeg)
2.换位思考更重要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在指责声中,这句话显得格外重要,那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体现在何处?让我们来看看世界著名“股神”巴菲特的故事。
巴菲特在漫长的投资时期,他曾收购了一家叫做斯科特的公司。
斯科特公司主要的业务就是出版《世界百科全书》,在这之前,巴菲特已经做了充分的调查和钻研,最终决定了收购斯科特公司。
但是,在收购后的一段时间,斯科特的老总拉尔夫舒伊领导的管理层汇报的成绩都不是让巴菲特满意。
甚至还出现了亏损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巴菲特并没有指责拉尔夫舒伊,反而是鼓励他最开始的业绩不好是很正常的情况。
随即巴菲特就将自己一开始创业时失败的例子一一说出,借此来鼓励斯科特公司振作起来。
事实证明,巴菲特的投资眼光没有错,斯科特公司后来屡创佳绩,为巴菲特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巴菲特在见到亏损之时,从不会因为他人没有做好而指责他人,而是懂得换位思考,通过自己对别人的信任来激励他人,从而赢取更高的利润。
所以,换位思考以及给予鼓励极为重要,指责只会让人丧失信心,而将心比心,才是真正的高端思维。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或许会碰上很多相类似的情况,指责别人……领导指责我……
但是永远记住:指责永远解决不了问题,退一步海阔天空,矛盾最轻松的化解方式就是适当退让,换位思考。
想一想,“指责定律”的摆脱方式就是如此的简单,在遇到争执和指责时冷静下来,换位思考一下,退让一步,双方之间的一些小矛盾就可以因此而化解。
所以,希望你能通过这些简单的方法来彻底告别“指责定律”,让自己轻松一些,去选择更好的人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49546/000ec355fc30b9a5.jpeg)
话题:你觉得什么是“指责定律”呢?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和转发,关注我,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内容!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告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