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术前沿丨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学术前沿丨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学术前沿丨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学术前沿丨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作者: 难得清明 | 来源:发表于2023-09-27 16:00 被阅读0次

     周亮 余琴 语文建设杂志 2023-09-19 16:05 发表于北京

    (本文约6972字,阅读大约需要20分钟)

    【教材解析】

    《夏天里的成长》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作为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其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即本课学习重点,为完成本单元习作要求“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做好学习准备。

    《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散文,全文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描写了夏天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无生命的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等的“生长”,最后写到人的成长,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夏天里万物的生长,构思巧妙,中心突出。全文所写事物虽多,但作者观察细腻,结构清晰,读来毫无凌乱之感。本课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教学的有效载体。

    课文以描写为主,语言优美,短句居多,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非常契合“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文中有不少结构相同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画面感,适合让学生反复朗读,并积累这些富有特色的语言。

    【学情分析】

    对于“围绕一个意思”把文章写清楚,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已有初步学习(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了进一步体验(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基础上的学习进阶,即从“写清楚”走向“写具体”,从“围绕一个意思写好一段话”逐步过渡到“围绕中心意思写好一篇文章”。学生虽然已有对“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学习基础,但尚未具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 会写“棚、苔”等9个字,会写“苔藓、缝隙”等11个词语。

    2. 找出课文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能说出课文是从植物、动物的生长,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等事物的“长”以及人的成长三个方面来写的。

    3. 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并尝试练习。

    4.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体悟课文中的短句、结构相同的句式等,感受夏天万物生长的蓬勃生命力。

    一、立足单元整体,进入学习情境

    师: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同学们从单元篇章页发现了哪些学习要求?

    生:读课文时,要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生:完成习作时,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学习要求来读《夏天里的成长》。如果要强调特定的时间,该怎么读课题?

    生(“夏天”读重音):夏天里的成长。

    师:如果强调特定时间里事物的状态,又该怎么读课题?

    生(“成长”读重音):夏天里的成长。

    师:同一个题目有不同的读法,成长的感觉就被你们捕捉到了。你们在生活中见到或了解到哪些事物的生长现象?

    生:春天的时候,校园里的香樟树枝条上会冒出黄绿色的新芽,没几天就变成了淡绿色的小叶子。

    生:毛毛虫的生长很奇妙!它先从小小的卵变成胖乎乎的虫子,然后变成蛹,最后竟变成蝴蝶飞走了。

    生:奶奶养的鸡,刚捉来的时候只有我的手掌那么大,过了个把月就长大一倍,三个月左右就完全长大了。

    【设计意图】本课的学习重在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单元篇章页,明确学习要求,将单篇课文的学习置于“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的单元整体学习情境之中。以不同重音读课题,使学生初步感受夏天里成长的生机,为理解与体会“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作铺垫。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联结语文要素

    1. 浏览课文,寻找描写成长的事物

    师:你们发现了生活中很多事物的生长现象。今天学习的课文比较简短,只有四百字左右。课前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发现哪一个字用得特别多?

    生:长。

    师:数一数,一共出现多少次?

    生:算上课题里的“长”字,全文一共出现了23次。

    师:围绕“长”字,作者写了哪些事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后圈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教师巡视)

    生:我找到了瓜藤、竹子林、高粱地、鲜花、苔藓、黄泥土、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子。

    生:我觉得苞蕾、小果实也是。

    生:还有稻秧、甘蔗、水、瀑布,以及铁轨、人……

    (教师请学生把文中出现的事物的名称写到黑板上,重点提示“苔”“藓”“蔗”等与植物有关,书写时要注意草字头和字的结构)

    2. 概括不同方面,把握中心意思

    师:你们发现课文里写了很多不同的事物在生长。(板书:不同事物)读起来有没有凌乱的感觉呢?

    生:作者虽然写了很多事物,但只表达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个意思。我觉得文章写得很清楚。

    生:我还发现作者是分类来写的。第二自然段写有生命的动植物在生长,第三自然段写没有生命的山河、大地等在“长”,第四自然段写了人的成长。

    师:文章从有生命的动植物生长、没有生命的山河、大地等的“长”和人的成长三个不同方面写出了夏天万物生长的意思。(板书:植物、动物,山河、大地,人等不同方面)刚才那位同学说文章只表达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个意思,这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意思。(板书: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中提出了“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的教学要求。本环节借助“围绕‘长’字,作者写了哪些事物”和“课文里写了很多不同的事物在生长。读起来有没有凌乱的感觉”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出文章中心句,理解作者如何有序、分类地表现夏天里的成长,从而初步领悟“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表达方法。

    三、研究语言特色,学习表达方法

    1. 学生独立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具体中心意思的

    出示学习提示: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类事物,想一想从哪里感受到了事物的成长,圈出关键词,并读一读。

    (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合作学习:选择同一类事物的学生,由三至五人组成临时学习小组

    出示学习提示:

    ◎聊一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成长表现在哪里?

    ◎议一议:作者是怎样写出事物成长变化的?

    ◎说一说:推荐小组代表说一说阅读感受和讨论成果。

    ◎读一读:把感受到的成长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 成果展示与学习指导

    (1)全班交流,通过“时间词”感受万物成长的速度

    生:“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我觉得这句话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昨天”“今天”“明天”,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连着用,表现出事物在迅速地生长。

    师:真好!能读出这种生长的节奏感吗?

    生(将“昨天”“今天”“明天”读得轻快而跳跃):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师:真好,生长的感觉被你读出来了!像这样的时间词,第二自然段中还有哪些?

    生:第四句中的两个“几天不见”写出了苔藓、草坪菜畦的生长变化,面积从小到大,逐渐覆盖白石头、黄泥土,很有画面感。

    师:你能通过朗读展现“生长”的画面感吗?

    生(“几天不见”读重音且有惊喜感):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生:第二句中的“一天”“一夜”,可以读出瓜藤、竹子和高粱长得很快。

    师:通过这些时间词,同学们感受到了夏天是动植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我们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好你们刚才提到的时间词。

    (2)微课导学,从描写角度体会把生长写具体的方法

    (教师播放微课视频:第二自然段写得真精彩!我读到“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这句话时,眼前不由得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几天前还是光秃秃的白石头,几天后就长满了绿绿的苔藓;几天前还是黄土地,几天后变成了一片绿绿的草坪和菜畦。颜色的变化,让我感受到了事物在飞快地变化,蓬勃地生长。同学们,你们来读读其他句子,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我发现这句话是从瓜藤、竹子、高粱的长度变化来表现它们长得很快的。

    生:“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我认为这是从小动物的个头大小来表现成长的。

    生:“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这是从形态变化来表现事物生长的。

    师(板书“不同角度”):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发现要把中心意思表达具体,可以抓住时间、颜色、长度、大小、形态等事物变化的不同角度来写。选择其他类别事物的同学,我们继续交流。

    生:“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这是从事物的高度、长度、宽度、深度等变化来表现大地万物都在生长的。

    师:你发现了事物旺盛的生命力,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生:“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这是从铁轨的硬度变化写成长的。

    师:说得真好!这句话中的“缝隙”是要求会写的词语,写的时候要注意“缝”的偏旁和“隙”的右上部分。我们来写一写。

    (学生在作业本上书写词语“缝隙”)

    生:第四自然段用农作物生长的例子来告诉我们,人在需要努力的时候必须认真努力。这是从阐明道理的角度来写人的成长的。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作者从不同方面,选取不同角度,表达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

    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把夏天里的成长读出来。齐读第一自然段,女生读第二自然段,男生读第三自然段,再齐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从哪里感受到事物的成长,作者又是怎么写具体的”是本环节教学的核心问题,可采取个体单独学与合作共学的方式,不断推进学习活动。核心问题既指向提取信息的阅读学习,又指向文学审美体验。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将夏天里事物的成长写具体的。

    四、设计读写任务,促进方法迁移

    师: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特点,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如果你来写,会选择哪个季节?为什么?

    生:春天。因为春天万物复苏,是新生命的开始。

    生:秋天。因为秋天是美丽的、丰收的季节。

    生:夏天。因为夏天里万物的生命力特别旺盛。

    生:冬天。因为冬天预示着新年、新气象的到来。

    师:这些既是选择的理由,也是我们想表达的中心意思。

    (出示“小试身手”:学习课文的写法,从不同方面的事物、不同角度来表达中心意思,试着写一段话)

    (学生思考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1,学生朗读: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春花开了,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的气息。鸟儿醒了,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人们走出家门,在山野大地间呼吸着新鲜空气。

    师:他想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是如何表达的?

    生:他想表达的中心意思是“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

    生:围绕这个中心意思,他写了春花、鸟儿和人三个方面。

    生:他是从三个方面把“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这个中心意思表达清楚的。

    展示学生作品2,学生朗读:

    冬天是一年的结束,也是一年的开始。冬是过去的结束,季节性的昆虫死了,候鸟南迁过冬,小熊则早早地躲进了自己的窝里。冬又是未来的开始,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吃年糕……各地的人们都在以最热情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冬也是四季中热闹又深沉的季节,看遍了前三季的景色,人也是一样,感受完了酸甜苦辣,就如冬一般不喜不悲,守望来年。

    生:她想表达的中心意思是“冬天是一年的结束,也是一年的开始”。

    生:围绕这个中心意思,她写了动物和人两个方面。动物主要从昆虫死了、候鸟南迁、小熊冬眠等不同角度写;人主要从南北方迎新年的方式以及人的心境等不同角度写。

    生:她不仅从几个方面把中心意思表达清楚了,更选取不同角度把中心意思表达具体了。

    师:你们体会得真好!(指向板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该如何围绕中心意思来写了吗?

    生:可以从不同方面,抓住不同事物,分不同角度来写。

    【设计意图】以“你会选择哪个季节来写”为话题,引导学生联系课堂所学,感受生活,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以“小试身手”为任务驱动,要求学生围绕中心意思选材、构思,以一段话的形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思考与体验。学课文的写法,既是模仿,更是结合自身体验的创意表达,旨在引导学生将从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内化为可迁移的能力。

    板书:

    【评析】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册安排一个习作单元。习作单元围绕某项关键的写作能力进行编排,自成体系。每个习作单元都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板块的内容。各板块的内容环环相扣,承载着不同的教学功能,目的都指向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安排的写作关键能力是“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一般是能体现该单元安排的写作关键能力的典型文章,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表达的特点,体现了“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编写理念。《夏天里的成长》是该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如何从关注内容教学走向立足单元整体视角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从而使其有别于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呢?周亮老师执教的这一节课,从目标的确定、内容的取舍、过程的展开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 准确定位习作单元精读课文“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的教学功能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夏天里的成长》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选取了不同方面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描写,帮助学生体会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写法。“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是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目标的第2条和第3条都指向学习“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第4条旨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把中心意思写具体的方法,依然指向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什么”,同时也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取舍。本课例共有四个教学板块。第一个板块从习作单元整体目标出发,明确学习要求,学生通过用不同语气朗读课文,直观地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第二个板块通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理解文章围绕中心意思从“植物、动物,山河、大地等事物,人”三个方面来写。第三个板块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反复朗读句段,体会文章是怎么把中心意思写具体的。第四个板块通过设计读写任务,促进表达方法的迁移运用。四个教学板块紧扣教学目标,依据学情,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始终将探究文本的表达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2. 有效促进习作知识向写作能力的转化

    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此处的表达方法即习作知识。本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就是学生要掌握的习作知识。本单元习作要求“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就是要求学生将在阅读中学到的习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从知识走向能力,进而转化为个人素养,学生需要经历充分的学习过程。

    教师先通过“围绕‘长’字,作者写了哪些事物”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圈画课文中描写的事物,学生在提取信息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再对“课文里写了很多不同的事物在生长。读起来有没有凌乱的感觉”展开探究,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心句,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选取不同事物、从不同方面来写的。“如何把中心意思写具体”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更是表达的难点。教师以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一类事物为例,抓住“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不见”等表示时间的词语,感受万物的生长速度,从不同的描写角度体会把生长写具体的方法,通过朗读读出短句的跳跃感、节奏感,感受事物蓬勃生长的生命律动。学生通过对三个核心问题的探究,逐步从理解课文内容走向探究文章表达方法,借助课文这一载体,自主发现、提取、梳理习作知识。学生习得的方法,只有通过活用,才能形成能力,转化为素养。为此,教师设计了“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确定一个中心意思写一段话”的活动,引导学生以真实的生活体验为基础,迁移运用所学的习作知识,建立习得与活用之间的关联。学生作品1是从几个方面表达清楚中心意思的,体现了本课的学习重点;学生作品2不仅从几个方面表达清楚了中心意思,还从不同角度将中心意思表达具体了,这是本课的学习难点。纵观这一课例,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理解内容、体会方法、运用方法的探究与发现过程,充分发挥精读课文的语篇范例价值,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习作知识向写作能力的转化。

    3. 准确处理作者的表达意图与表达方法之间的关系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以学习表达方法为重点,但作者的表达总有一定的意图。若离开表达意图学习表达方法,就会显得机械、呆板、零散,正如本单元篇章页提及的“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夏天里的成长》节选自梁容若的《夏天》,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熟悉的事物在夏天里是如何生长的,点明“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表达方法时,始终围绕“迅速生长”来体会。如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用“长”字之频繁,文章描写生长事物之繁多,体会结构相同的句子所表达的生长的力量,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夏天万物的蓬勃生命力,等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加大了鉴赏性阅读的分量,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中提出“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些要求都提示教师“阅读与鉴赏”是一种学习活动的两面。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以致用时才不会机械套用。

    (周亮: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余琴: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本文原载于《语文建设》2023年8月(下半月)]

    (微信编辑:寇嘉;校对:时玲玲)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术前沿丨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学术前沿丨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xa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