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荆子

作者: 本草园丁 | 来源:发表于2017-04-20 12:52 被阅读16次
    蔓荆子

    别名:白背木耳、白背杨、水捻子、白布荆

    基源植物: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果实。

    拉丁学名:

     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

    蔓荆子

        蔓荆:Vitex trifolia L.

    蔓荆子

    植物特征:

    1.单叶蔓荆

    蔓荆子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米,有香气。

    蔓荆子

    幼枝4方形,密生细柔毛,者枝渐变圆,毛渐脱落。单叶;叶片卵形或倒卵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上面绿色,疏生短柔毛和腺点,下面白色,密生短柔毛和腺点,侧脉约8对。

    蔓荆子

    圆锥花序顶生;花萼钟形,先端具5短刺,外面密生白色短柔毛,萼筒长约4毫米;花冠淡紫色,5裂,中间1裂片最大,下半有毛:雄蕊4,伸出花冠管外,花药个字形分叉;子房球形,密生腺点,花柱无毛,柱头2裂。

    蔓荆子 蔓荆子
    蔓荆子
    蔓荆子

    浆果球形,直径5~7毫米,大部为增大的宿存花萼所包围。

    蔓荆子

    花期7月。果期9月。

    2.蔓荆

    蔓荆子

    形态与单叶蔓荆相似,所异者叶通常为3小叶的复叶,在同一枝条的上部或下部有时为单叶;

    蔓荆子
    蔓荆子

    小叶无柄;小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中间小叶通常比侧生的长约1/3,叶柄长1~3厘米,密被细绒毛。聚伞花序多数,相对排列成顶生圆锥花序。

    蔓荆子

    花期7月。果期11月。

    药材特征:

    蔓荆子

    干燥果实圆球形。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有4条纵沟;用放大镜观察,密布淡黄色小点。底部有薄膜状宿萼及小果柄,宿萼包被果实的1/3~2/3,边缘5齿裂,常深裂成两瓣,灰白色,密生细柔毛。

    蔓荆子

    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横断面果皮灰黄色,有棕褐色油点,内分四室,每室有种子1枚,种仁白色,有油性。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

    蔓荆子
    蔓荆子

    以粒大、饱满、气芳香、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单叶蔓荆果实和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莰烯和蒎烯,并含有微量生物碱和维生素A;果实中尚含牡荆子黄酮,即紫花牡荆素。

    蔓荆果实含少量(0.01%)蔓荆子碱。

    中药药性:

    性味:苦,辛,凉。

    归经:肝、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治风热感冒,正、偏头痛,齿痛,赤眼,目睛内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

    注意: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炮制:炒蔓荆子:筛净灰屑,除去残存萼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略喷清水,放凉。

    古典赘述:

    张寿颐:"凡草木之子,多坚实沉重,性皆下行,蔓荆之实,虽不甚重,然其性必降,《本经》谓主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固皆清泄降火之功用。《别录》虽加以辛字,而主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仍是内风升腾之病,用以清降,断非疏散外风之品。《日华子》谓治赤目;张洁古谓治头沉昏闷,止目睛内痛;王海藏谓搜肝风;皆是息风降火,其义甚明。独甄权谓治贼风;洁古又谓治太阳头痛,散风邪;则误作疏散之药,绝非《本经》、《别录》真旨。盖内风、外风,治法含浑,久为汉、魏以来通病,甄权等此说,实属误认,奈何濒湖《纲目》,亦谓其气清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竟以甄权等之误说,反加附会而为之证实。近三百年,更无人能知蔓荆子之真实功用矣。然濒湖亦谓所主者皆头面风虚之证,则试问风而属虚,岂有再用浮散主治之理?《千金方》以一味蔓荆子为末,浸酒服,治头风作痛,亦是内风,非祛散外风之法,其用酒者乃借酒力引之上行,使药力达于头脑之意。轻用一钱五分,重用可至三、四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蔓荆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xl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