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18:倒着读一读

《道德经》18:倒着读一读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3-03-20 20:58 被阅读0次

《道德经》18:倒着读一读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无为而治的大道逐渐荒废,仁义的学说才会风行天下;聪明智巧一旦得到显明、倡树,大奸大伪便会应运而生;六亲之间不相和睦,孝慈才会因显得难能可贵而被推崇;国家陷于昏昧、变乱之中,才会有忠臣的挺身而出。

《帝王世纪》中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五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尧之德也!老人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里所讲“大道废”中的“大道”,大概指的便是帝尧时代的无为而治之道。像尧帝那种无为而治的治理传统被后人荒废掉太久,无法恢复了,才有了所谓圣贤对“仁义”的推崇与倡树。

《论语》中也有类似的对于从前“大道”的遗憾。孔子讲:“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孔子时代的杞国、宋国,已经不足以代表当初夏朝、商朝的文明鼎盛了。因为文献丧失的太厉害,夏、商两个朝代的鼎盛文明都已经无法恢复、重现了。

还好,孔子不仅讲“不足征”的遗憾,还讲“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判断。言外之意是说古礼、古法虽好,却无法阻挡历史向前演进的趋势。现今文明自有现今文明的进步意义。

孔孟强调“仁义”,《道德经》便讲“大道废,有仁义”;《论语》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道德经》便讲“智慧出,有大伪”;孔孟倡导“父慈子孝”,《道德经》便讲“六亲不和,有孝慈”;孔子讲“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道德经》便讲“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作为儒家经典的“变经”,或者旨在破、立儒家经典观念的“辩经”,如果仅仅是为了指出和强调孔子及其后人的局限,一定不会流传至今。毕竟,抽离了时代背景作价值判断,都是不负责任的一厢情愿、纸上谈兵。

孔孟有孔孟的时代,所以,孔孟精神才有了孔孟精神的价值。《道德经》有《道德经》的时代,所以,《道德经》背后的哲学精神才有了它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道德经》是一部可以从多个视角去审视的经典,正着读不够酣畅淋漓的话,不妨试着倒着读一读。

为什么孔孟时代要倡导“仁义”?是因为无为而治的大道被荒废的太久,无法恢复和继承了。

为什么世间有那么多的大奸大伪?是因为人们一开始对那些自专、自用的小聪明没怎么留意,不知不觉地在对智慧的崇尚中形成了“有大伪”的结果。当“智慧”成为一种风尚时,“无为而治”的思想便彻底远去了。

为什么人们要倡树孝慈一类的典型?是因为整个社会已经“病”到六亲不和的程度了。父母、兄弟、妻子,这些本来最自然、最亲密的关系,也需要通过强调才能被理顺。

为什么一个国家会有忠臣涌现,会有忠臣的挺身而出、舍身取义?是因为这个国家的昏昧、变乱。

正着看一看,倒着读一读。智慧就在另一层的见识之中。

相关文章

  • 倒着

    倒过来看世界

  • 倒着

    松鼠不是绿色,是枯色 一个一个像极了粽子 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 提勒提勒...

  • 倒着走

    想和你倒着走 从皓月当空的子夜走到洒满余晖的傍晚 从闪烁的星光走到厚实的棉云 想和你倒着走 从迷茫的未来走到幸福的...

  • 倒着走

    1718千米 我的灵魂遇见了你 于是试着倒着走 同样的感受 未知却窃喜 你的肉体 一无所知 也许我只是喜欢你的诗 ...

  • 倒着过活

    (file:///private/var/mobile/Containers/Data/Application/1...

  • 倒着去看

    这里荒芜寸草不生 急风呼啸卷千丈黄沙缥缈无垠,干裂唇畔扯动溢出猩红液体黏附肌肤转而倏然干涸,舌尖舔舐姿势未成...

  • 倒着读

    看天边云卷云舒 门框上的蜘蛛,像素般一顿一顿的向前,向后,向左,向右 手里拿着笔 腿上放着书 坐在门槛 搬来凳子

  • 倒着说

    孩子最近会倒着说话了,比如奶喝,克别,饭吃

  • 倒着来过

    有时候想着自己应该倒着活一回 从最初的压力到最后的释放 从最初的妥协到最后的倔强 这样也不失为一个好的人生 可以享...

  • 《倒着读》

    那个他(她) 颠沛流离 在你的心上栖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18:倒着读一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xp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