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温柔地照在窗台上很暖很耀眼,似乎要把这十二天隔离的霉都要驱散掉。看着这诱人的阳光,实在想出门去暖一暖。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去,14天的潜伏期都过了,只见“解除居家隔离的通知”还一直不下来。
从疫情防控开始,每天被安排在家待岗,工作上有再紧急的事也只能在家做。有事做也还算好的,没多余时间无聊。只是近几日,工作上的事少了,无聊感增强了。整天除了吃就是睡,除了睡就还是睡,到现在的除了吃睡还能主动找点乐子,看看书,看看新闻,吹吹琴,写写日记,收拾收拾快发霉的小房间,心情也从开始的焦虑烦躁到沉重再到现在恢复平静。在这个时候,似乎也只有迫使自己安静下来,把平日里想做、爱做但没时间、没机会做的事都捡起来做一做,才能补足心灵的空缺,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
幸好自己是一个比较容易快乐的人,随便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就能很快快乐起来。也幸好自己是一个比较健忘的人,很容易淡忘某些不愉快的事,使自己内心保持平衡。但也遗憾这么多年了,自己依然还是一个内心缺失的人。这种潜意识里的缺失,让自己一直无法获得完整的独立人格,一直处于长不大,极度害怕分离和失去的状态。
这或许真的跟小时候缺失父爱,长期被留守有关吧!记得整个童年里的记忆,都是爸爸的严肃面孔,从没被爸爸拉过、抱过,与爸爸妈妈从来都是聚少离多,年把见一次面,每次见到,都只会默默地看着难过,不敢叫爸爸,但又特别渴望爸爸能对自己笑一笑,多说几句话,多问问自己的成绩如何——小时候最得意最骄傲的就是自己的学习成绩了,年年考第一,几乎没让自己和老师失望过,所以也巴不得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都特别渴望爸妈能去看看自己,可每次都只能空落落地躲在某个角落,看着别的同学拉着爸妈的手从自己身边欢笑而过。所以每次爸妈回家过年都希望爸爸能问问自己成绩考得如何,渴望说出来以后爸妈一高兴,就会留在家里面,永远陪在自己身边。
但爸爸似乎没有一次问的,也没有一次留下来的,妈妈还时不时地关心一下,但也没什么用,毕竟妈妈也要听爸爸的,家里所有人都要听爸爸的。不听,他也不会骂,只会脸色变得更严肃,其他人心里会变得更忐忑。
每次走的时候,爸爸也很少笑,也不会哄一下我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在家乖乖听话,带好两个妹妹,明年我们就提前回来,并给你带多多你喜欢的书。”甚至每次一出门,他都从不回头看一眼我们,两个妹妹小,不知道这是要干什么,自己也不敢让两个妹妹看出这是离别,这是下一年才会有的快乐。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离别又重逢的日子一直伴随自己到大学毕业才结束。这会儿,爸妈才在家安定下来,这时候,才觉得自己真的有了一个家,一个自己永远不想再离开的家。怕一离开,又会相隔很远,又会成了一个没有家的人。所以,极度怕离开,怕分别。
这也导致自己长大后,不仅在工作上,离不开父母的陪伴,而且在另一半的交往上,也过度依赖对方。尤其会寻求把小时候在父爱上的缺失,转移到从另一半身上找回来。这一点,感觉在自己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具体表现在跟男朋友交往时,特别依恋对方的手,喜欢被无时无刻地握着,感觉那就是一种保护和力量,是一种绝对的安全,更会精神上黏着对方,一分开或分手,就会陷于极度不安和绝望,容易没有安全感。
这样的性格,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也能趋于成熟,比如:多经历几次绝望,多到外面去看看,多尝试着承受,面对困难,强迫自己勇敢面对,不逃避,勇于面对、勇于挑战残酷真相,有针对性地完善性格,健全人格。
好像这十几天的隔离也让自己有所成长,并一定程度上帮自己磨炼了性格。从一开始行动上的隔离再到自我心灵上的隔离,慢慢地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学会调适生活,学会控制自我,学会接纳和忍受,学会隔除喧嚣和烦忧,从而使内心保持平静和快乐。这也算是被隔离后的点点收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