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蒲
回到老家,吃过午饭坐下小憩。
忽听门外一群鸟叫,叫声甚是急切。只见那只白猫窜进屋内,嘴里叼着一只大鸟。我赶紧唤着“咪咪,咪咪”,想救下这只鸟。可猫倏地就钻进了旮旯里,不见了踪影。
我蹲下找它。桌下没有,再找床下,看到两只瞪圆的眼睛,是那只猫!它嘴里还叼着那只鸟。我想找根长棍把它赶出来。
只听母亲说:别管它了,它花了好长时间才逮了一只,就是夺过来,它也活不了……
我只有转过身坐下。听不到床下有什么动静,也害怕听到。
这就是那只胆小的猫吗?大人一跺脚就吓得逃跑的猫吗?在强大的人类面前,它是那么弱小。可在鸟类面前,它的本性又复燃,以强者的身份,冒险捕获了一只鸟。任凭群鸟的攻击,它也不放过猎物。
我想到了屠格涅夫的《麻雀》。小麻雀遇到危险时,麻雀妈妈“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到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强大的猎狗面前,麻雀妈妈冒死与猎狗对峙,迫使猎狗放弃了对小麻雀的攻击。
我本有机会救下那只鸟,可为什么没有采取行动呢?是因为母亲的话,还是可怜那只馋猫?它平时是非肉不吃的,父亲只好用火腿肠喂它。它与我熟识后,看到我吃东西就偎过来,我就嚼些香的喂它。
是我们的娇惯助长了它贪馋的本性,还是它的动物性原本就是根深蒂固的?一旦遇到外部环境的刺激,就唤醒了它潜在的本能……
想到了鲁迅笔下的阿Q、小D、阿胡。他们是不是这样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