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是王维的名作。晚年王维在安史之乱中被迫成为伪政权高官,叛乱平定后被清算,险些因此掉了脑袋。幸亏在被叛军羁押期间写过念旧主的诗,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有功且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到宽宥,降为太子中允。
自此王维隐居辋川别墅,深入简出,与山水为伴,修佛以避世事。谁知道越不管事,官倒是越做越大,直到尚书右丞。他成就最高的山水田园风格作品很多出于这一时期,对自然风景及隐居生活的描绘,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诗风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结合佛道境界,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树起了一面“无我”之作的旗帜。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谈到李白、王维对近体诗格律形成的佐证。李白、王维同年生人,如果以性格而论,说李白生性爱自由,不喜格律限制浪漫性情,是说得过去的。但是王维一直是豪门贵族,年少便成功进入政权核心,除了安史之乱的污点,一生基本上顺畅。
这样一位翩翩公子,稳重温和,最终步入佛家境界,要说和李白一样气势诘屈,以快意宣泄情感为歌咏第一要务,是说不过去的。
但是二人虽然没有交集,性格、人生经历迥异,结局亦不同,却同样出律作品甚多,这只说明一点,是格律真的没有完全成熟,并非诗人的性格选择。
两人的绝句多有出律,但是五律基本上都合律——因为五律的平仄走势早在隋末唐初的王绩便已经开始,到这个时期,已经成熟备至。对于李白、王维这些人来说,五律其实和古风一样顺手,他们根本感觉不到格律的桎梏——因为平仄格律本身就是从大量诗人创作的诗歌中总结出来的,是最大的公约数。
漫说王维多出律,《山居秋暝》尽合规。
这是一首平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十一尤”部的五言律诗。相替、相对、相粘、平仄关系严格合律、对仗工整严谨,是完全符合近体诗五律的格式的。这个只要学习过专栏的朋友都看得出来,这里就不多加分析了。
我们在讲律诗的时候也谈到过普遍文法“起承转合”,中间二联虽然是铺陈尽叙,却要承担起整首诗歌转折高潮点的创造——但这种文法也只是一种总结,是指导后来者学习创作的一个圈,并不代表创作者不能走出圈。
在文法成圈之前,诗人们都是沿袭着前辈诗人的创作途径再走。初唐、盛唐很多诗人的作品技巧、文思走向学习庾信、鲍照、陶渊明等,这些人的诗作有很大的游仙诗、玄言诗的味道。还有谢灵运、谢眺、阴铿等南北朝前辈,也都是唐朝诗人的学习和参考对象。
玄言诗、游仙诗就是山水诗的前身,在大量描写景色之后,会有一个总结意味的小尾巴。
《山居秋暝》就有这种特色。
盛唐飞歌,当然有很大的开创性,但是谁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任何一种诗体,一种格式,都可以在传承中找到来源。正因为有传承,有发展,才造就了大唐诗歌盛世。
当近体诗创作趋于成熟(格律、技巧、文法)之后,中唐和晚唐诗人所做的就是突破。韩愈散文入诗,打破律诗普遍文法,李商隐朦胧入诗,不再纠结何处转,何处承,但是这都是大量的学习之后的寻求突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