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天早上,收到一条信息
![](https://img.haomeiwen.com/i6314136/54f64d1e70c3d077.jpg)
当看到这一信息时,心头猛然一震,我一个写作小白,何时成为别人眼中的“老师”?
2.
到今天,我一直认为自己写的不算是“文章”,深知自己写的文章,既没有人们所说的宽度、深度,也没有人们所说的妙笔生花、有灵性,可即使这样也入人眼帘?
“文章”在我心里是神圣的、庄严的,知道自己写的此“文章”非彼文章。
3.
那我一直坚持写的是什么?
妈妈说我写的是散文,这个那个事凑在一起写就是散文;儿子却说是小学生作文,每一篇都是小学生常写的记叙文文体;姐姐直白一一流水帐!
是这样的吗?
4.
进入简书,我默默地翻阅着一篇又一篇海量文章,认真的学着“一招一式”。
零基础学写作的我,经过半年的锤练,硬生生的拿起丢了三十年的笔,从一字、一句、一段、终于到今天的一篇又一篇,这是人们口中所说的“文章”么?
不,不是,老师说刚开始写的都是口水、是垃圾!用好听的话标配,就是我手写我心。
5.
我写的是这样子的吗?难道不是?千篇一律的大实话、口水文、垃圾,无一不是。
这样的我写着写着,不知不觉中写了半年,难道像《我手写我心》那本书中说的那样,这些看似垃圾的东西变成了一堆肥沃的“自堆肥”?
哦!“文章”原来是从口水文、垃圾文中长出来的!心里莫名一阵欢喜。
6.
当初学写文章的目的,只是单纯的想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希望被人理解,了却一桩心愿,仅此而已。
然而,学习写作时,老师教的第一句便是,写作并不是一个人的事,它必须面对读者。
从未想过写自己的故事,还要考虑别人,更没想到从学“写”开始,就不是一个人的事了。
但是,不管我写的是什么,当别人一句脆生生的“多指教”时,心里瞬间受宠若惊,诚惶诚恐。
自己有什么、拿什么教别人?仿佛昨天才拿起怯生生的笔,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认可、进步、还是一种鞭策?
7.
前天中午看到有一篇文章居然转载了我的一段文字,心花怒放,零基础学写作的我,半年的坚持终于换来回眸一望!
![](https://img.haomeiwen.com/i6314136/ce78f8cadc012c5a.jpg)
8.
齐帆齐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坚持坚持再坚持,只有不断的坚持,不断的努力朝前跑,你才会看到前面的惊喜,与点点滴滴的收获。
没有什么事是一蹶而就的,坚持的这半年里也有过灰心、失意、迷茫、颓废,甚至想三百六十行,偏偏独喜这一行?
可随着坚持下来的日子,那些让我停止不前的声音离我渐行渐远时,看到字里行间一隅的轻快时,看到那转载的文字时,看到“多指教”这一句话时,心中感慨万千,何其幸运,三百六十行,独喜这一行!
9.
现在的自己依然是我手写我心,只不过写的内容似乎较以前广泛一些,心里似乎放开些。
记得刚学写作,写的尽是回忆小时候和切身经历的事情,还担心,日子那么长,回忆那么少,如果把这些事情都写完了,是不是写作就此搁浅了?我当时忧心忡忡,想不出还有什么可写。
我常在文章中看到,说有的文章全是华丽的词藻堆砌而成,加以贬评。而我想用也用不上,不是矫情,而是我真的真的是才疏学浅。
像前天写作群里有一人夸我写的《付费课程是我学习写作的动力》时,说了一句“书非借不能读耶”,我就听不懂。
10.
我也想写的行云流水、妙笔生花,但纵使心中欢腾喧嚣、波涛汹涌,可那情索并不能从笔尖自然而然的喷薄而出,呈现在眼前的永远是最朴素的语言。
弟弟说我这是缺少“文化底蕴”,好一个文化底蕴!在这四个字面前我是如此渺小,但这四个字却不能让我束手束脚、望而止步,零基础与无文化底蕴又有何区别!
11.
现在,我仍然我手写我心,我还要继续持续“堆肥”!
那来自“自堆肥”中的文章,我会倍加珍惜,精心呵护,会让它们长得更壮实更丰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