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孩子的互动好像是过了那个浓烈劲,不再表达想我了。这次回聊城和我一起去买爱吃的炸鱼,虾虾,去蜜雪冰城喝了奶茶,最后又去小餐馆吃了饭,正吃的高兴呢忽然控诉起我了。
儿子:“我记得你时候逼着我喝稀饭,我都不想喝了,为什么逼着我喝。”
我:“还不是怕你吃不饱吗?”
儿子:“饱不饱我自己知道。”
我:“除了逼你吃饭,你还能想到什么?”
儿子:“你还撕我的课外书,把我喜欢的课外书撕了。”
我:“那是为了什么?”
儿子没有接枪,继续说:“我把我出去玩的时候捡的石头扔了,小时候你为什么对我要求这么严?结果使我这样了。”
我是感觉到孩子还是处在受害者地位,也有些情绪:“别的家长不都是这样教育孩子吗?”
儿子:“孩子能一样吗?孔子都说要分类施教,不一样的孩子能用一样的方式吗?”
当着外人被孩子指责,我有了羞耻感,也有了愤怒:“我不是孔子,只是一个普通得妈妈,分类施教我不懂,现在不是学习了吗?”
结完帐,走出餐馆,儿子和我都没有说话,我在反思自己,孩子在表达原来压抑的情绪,是好事啊,我怎么了,做孩子情绪的容器呢?当自己内在有羞愧,有挫败感的时候,原来的模式都出现了,好在调整的快了。:“对不起,儿子,妈妈不知道对你伤害这么多。”儿子也很快调整情绪说:“今天感觉怎么样,高兴吗?享受了美食。”儿子给爸爸买了一份,我们就回家了。
当孩子感觉足够安全的时候,倾倒一些原来被压抑的情绪,表达原来未被表达的需求,孩子的生命力越来越好,我还要修稳定,接纳。接纳自己,也接纳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