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前,组内一同事问另一组的领导“最近部门是否招人,有朋友打听”,那领导说:“目前还没放开招人,即使招也是个例”。
我们领导接话:“按照某总的说法,必须高精尖的人才能进来”。
我在心里很不厚道地笑了,“要什么高精尖人才呀,要能加班的人就好了。”
在现有组织架构、系统框架和KPI下,即使招到高精尖人才也发挥不了作用,况且都高精尖人才了干嘛还要来这里,半年的试用期不知损失多少钱。
我总觉得领导的话是说给我们听得,“现在想进来很难,你们还不珍惜,好好干活多多加班;放开招人后,随便招招都是高精尖人才,分分钟取代不努力工作的你们。”
下班后,领导突然在微信群里布置一项任务:让大家梳理他昨晚发出来的调研文档所涉及系统的问题,并且要晚上回给他,他第二天要用。
好在文档中涉及我负责的系统比较少,并且有外协公司人员在,我们很快过完了系统的所有问题。写文档时,我先对问题做了分类总结,从整体上介绍了这些问题的分类以及后续处理;再针对每个问题做了注解,基于这两部分形成一份文档回复给他。
晚上9点,领导又强调了下:不要只是把问题摘录出来,要分类总结。看来是对大家提交的文档不是特别满意,不知道后续有没有再回复他。时间那么紧,又占用的是下班时间,难免大家应付这项任务。
我个人觉得我梳理的还不错,基本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他无非就是想在汇报时展示下我们组对调研问题的梳理以及后续解决时间,具体如何解决这种细节问题他不关心,他的领导更不会关心。
提交文档类的工作,一定要先想清楚这个文档用来干什么。把握了目的,才能更好地围绕目的来展开,也能符合领导的要求,不被返工,事半功倍。
如果我涉及的系统比较多,来不及仔细整理,就是如果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我会用以下方式:
1. 只看部分文档,只摘录明显的或者重要的问题;
2. 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哪些是bug,哪些是新需求,哪些是系统已有功能等;
3. 针对各个分类,要解决的给出大概解决时间,要培训的组织培训或者录制视频指导,要求外部配合提出需要谁提供什么配合。
总之,大原则就是有总括有分类,有问题有解决方案,让领导觉得这是经过认真分析后得出的分析文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