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
晚饭后,我散步到体育场附近时,突然听到一阵飞机的轰鸣声,接着是激烈的轰炸声……
露天电影,我内心惊呼!
声音从前面传来,我快走两步,路边,一块白色幕布扯起在墙上,正在放映《百团大战》电影。
好久不见露天电影了!
这个位置是洛阳城比较繁华的地段,东边紧邻体育场,晚上来此散步的人络绎不绝;西边靠着的就是学府街,有很多学校散布其上,学生晚上出来逛街的不少;南边是开元大道,那是这个城市的主干道,路上灯火阑珊,车水马龙,这个点,路边散步乘凉的闲人也是往来不断。
“在这个地方放电影,位置选的不错!”我心里不禁暗暗赞叹着。天不热不冷,秋风一吹,凉爽宜人。可是影布前看电影的人数却屈指可数。正前方两个人,一男一女,六十岁上下左右,看来是夫妻俩。他们正专心致志的看,应该是专门带着凳子过来看电影的。他们坐的凳子是帆布面、铁腿,很柔软,长久坐也不硌屁股,不用时还能一拉就折叠起来,轻盈,携带方便。
还有七八个人,正散坐在路边大厦的台阶上,偶尔还会讨论几句。看穿戴,有两个应该是大厦的保安,另外几个应该是农民工。大厦尚未竣工,保安晚上除了看门之外应该无事可做,电影就在门前,他俩正好可以解闷儿;那几个农民工应该是大厦门前铺路面的,一些路砖和沙灰随意地堆放着,他们的家可能离这里远了点,晚上回不去,也只好借此来放松一下。
路上行人步履匆匆,有的暂停脚步,侧身看上一眼,就继续昂然前行;有的根本就不屑一顾,飘然而过;还有不少人停下来拍几个镜头,录一段视频,随手发了朋友圈,然后心满意足而去。这露天电影于他们,仿佛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硬面饽饽。
我人虽停在影布前,思绪却回到了小时候。
那时,在村小的操场上每年都要放映过几场露天电影,在我都印象中,有喜剧片的《喜盈门》,有武打片的《少林寺》,还有武打兼推理的《神秘的大佛》等……
不到天黑,荧幕就早早扯起来,仿佛是一面旗帜,趾高气昂地在操场边招摇。晚上要放电影的消息也像长了翅膀,不久就传遍了四邻八乡。人们就像要过节似的,早早地吃过晚饭,呼朋引伴,带上小板凳,搬上长条凳,转眼之间就把荧幕前偌大的操场给占满了。不过,人们倒也自觉,低凳子的往前放,高条凳的随后摆,不带凳子的就往周边上围站。
电影开演前,是最热闹的时候,占住中间好位置的坐客,或安然等待亲人的到来,或左顾右盼,和熟知的人调侃一番。
“喂——,你咋占了一个恁好的地方?”
“那是,要不你过来坐?”
“算了,我还是站着舒服!”
“喂,你个老鳖孙儿,来的咋恁早啊?”
“让你老鳖孙儿很家喂猪!”
……
这种吵闹嬉笑声持续不断,非到电影开始,不会停止。
电影开始,荧幕前已经黑压压坐满了、站满了人,就连荧幕背面也席地而坐了不少人。但路上还有不停赶来的人,他们或者是有事儿耽搁了,或者是外村的人,路远。
那时精神生活相对缺乏,露天电影就成了大家最喜欢的娱乐方式,所以临近村子凡有放露天电影的,大家都会相约去看,就算挤不到正面,站在背面看看,也是兴高采烈的。我小时候就经常去外村看露天电影,一帮小家伙跟着一群大人,去的时候一路小跑,唯恐跟不上开头;回来的时候,说说笑笑,挺热闹!
后来村里有人买了黑白电视机,每到晚上,人家就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那么一块小小的屏幕前,很快就挤满了脑袋,密匝匝地。记得那时热播《霍元甲》,一吃完晚饭,大家就呼朋引伴地相邀而去观看。
如今夜风轻吹,凉爽宜人,电影投放器安然静坐于荧幕前,相比较以前的胶带放映机先进了许多,映像也清晰稳定了许多。
电影就在眼前,可愿意观看的人却寥寥无几,大家最快意的还是到影院里面,吃着爆米花,带着3D眼镜,看那立体的电影画面,那才舒服,刺激!
科技在进步,人们的精神享受不断翻新,欣赏水平也日新月异,不再留恋露天电影,也无可厚非吧!
我也重新迈步,走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之中,心情泰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