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同事负责的一个旧楼改造项目发来一份1994年的手绘稿建筑结构施工图,引起众人好奇,分分围观之。
手绘图纸并非原稿,是将纸质图纸拍照转换成的PDF格式档案文件。
虽然,年代久远。但,图纸依然保持完整,图纸图面也很整齐,上面的字迹工整,粗实线均匀粗黑,填充图例疏密适中。图签栏所有人员签名,也都是黑笔手签。要不是局部位置有橡皮擦过改图的痕迹,整体看上去和现如今的电脑软件作图图纸无差别。
众人讨论推算时间,那个制图的设计师如果不出意外,今天应该已经是一名建筑设计大师了吧。
像这样的图纸作品,如果再过五十年一百年之后,应该就是博物馆的藏品了吧。
那个年代,计算机才刚刚传人中国,想要和现在一样使用电脑在CAD软件里设计制图是不可能的。所以,当时的工程项目图纸基本都是由设计师一笔一划的在白纸上用尺规作图手绘而来。
这样的手绘设计图对每一个设计师的要求很高。
作为设计师不仅要专业技术过硬,制图功底更是必须具备。既要懂建筑设计,还要会手算结构构件,最终在白纸上手绘施工图图纸。
如果这样算下来,那时候想要设计一个建筑项目,没有半年的时间,估计是完不成任务的。
反过来,再对比一下今天的我们,基本没有人再用传统的尺规纸笔制图了。
虽然,我大学期间,专业课上曾经也学习过机械设计制图。在老师的带领下,使用尺规,设计一套完整的二级减速器加工图。
减速器的外轮廓是不用设计的,只要用教室的游标卡尺测量拆解下来的,实体减速器外壳,在白纸上画出来即可。
至于内部零配件的规格尺寸,则是要在老师给定的实验条件要求下,按课本上的专业计算公式计算复核而来。套公式,带入实验数据,使用计算器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反复核算。最终确定好零件加工尺寸,及其它各项参数。
接着在一张草稿纸上,可以不用尺规,大致画个草图,修改确认好了,最终,才用制图工具,在空白纸上一笔笔的画出来。
别看小小一个减速器,整个过程走一遍下来,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这项技术虽然后来对我工作并没有多大帮助,看似一个“屠龙术”。但是却能加深我们对设计制图全过程的学习理解。现在想想,一点都不后悔。
随着时间推移,如今的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习惯了使用更先进更高效的计算机电脑软件做图,对于传统手工制图这种技术渐渐遗忘淘汰。
我们使用手机,使用计算机等各种先进电子设备,在很短的时间可以完成以前看似一项很难的工作。
说来惭愧,现在的我也经常提笔忘字。阅读也多读的是电子书,包里、书架上的纸质书已经落灰缺很少翻阅。
但,我依然觉得这种手绘制图的工匠精神应该被传承。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也应该被继承,被发扬光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