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请听望子第四十九课。
幼教频道的家长朋友好,今天我们跟大家聊一聊如何培养孩子的优势、天赋。很多父母啊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常常倾向于看到孩子的缺点和问题,比如会特别关注孩子哪个地方做得不够好、
哪个地方还需要改进等。所以啊我们大部分人更为习惯的教育理念是在提倡短板理论,会更容易去关注到孩子的短板和不足,所以我们经常会花大量的时间想把孩子的短板补齐,但结果发现啊我们常常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补足孩子的短板,
到头来短板。依然是短板,而长处也慢慢地失去了优势。当我们认真的去分析一个一个的教育和成长案例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常常忽略了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孩子的优势和天赋的培养。因为要弥补一个人的短板和不足啊,常常需要付出数倍的时间和精力,
但结果还不一定很理想。我们想象一个场景,比如说你在种庄稼,我们一般需要怎么打理呢?可能需要定期的除草,但是更多的是什么浇水、施肥,让他自身长得更加壮实、长得更加健康。我们养育孩子我们养育孩子其实也一样,
想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很有必要定期的去去除杂草,这些杂草呢就好比孩子的缺点啊、不足啊。但同时我们更要考虑如何施肥、如何给他提供养分,也就是发挥优势,这个部分其实更为重要。我们经常说啊大树底下不长草,
我们完全不用担心有没有给一棵大树除草,因为对一棵大树来说,杂草基本上不太会影响到它的生长。但是现实当中啊,我们常常只顾去纠正孩子的问题,只顾着去去除杂草了,而没有时间去给孩子施肥,没有去注重孩子的优势培养,
就没有更好的让孩子去长成一棵大树。我们给了太多的批判、太多的指责、太多的压力,导致孩子内心和自身非常的缠弱,而他的缺陷和不足,那些杂草就特别容易影响到他。所以父母和老师特别像园丁,我们要把孩子这个大树。
良好,要关注到他的方方面面,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给他足够好的土壤、营养和环境,让它向上生长。而各位父母和老师正在学习的、科学的教养方法,就是能够让孩子得到能力上的提升,让他们能够更好的长成茁壮的大树。
我们可能会问,难道只去关注孩子的优点,对孩子的缺点就可以视而不见、放任自流吗?其实并不是关注优势,并不是完全去忽略它的劣势,而是要给我们提醒,如果我们过于关注孩子的缺点和问题,就会无意之中啊妨碍了孩子的优势发展。
比如啊我们有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孩子的鲁莽和无力去呵斥他,但是当孩子彬彬有礼的时候,我们觉得是应该的,也不会表扬,对孩子做对的很多事情觉得理所当然。天生应该如此,但是一旦做错,我们就各种指责和批评,这样呢就会无意识地放大孩子的缺点和不足,
形成负强化。而对孩子的优势、天赋、特长有没有很好的去发展和推动?那为什么我们父母总是容易看到孩子的劣势、不足和问题,却很难关注到孩子的优势呢?这和我们的习惯有关。首先啊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消极的时间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力,
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又叫做负面偏见。俄亥俄州立大学做过一个实验,实验者把一些图片啊给学生看,这些图片有一些是积极的,而有一些呢是消极的,还有一些是中性的。结果发现啊那些消极的图片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印象深刻。
我们天天在在互联网上更容易被关注和传播的信息是什么信息呢是负面信息。有社会学家做过研究,一条负面信息在七十二个小时内传播的速度是一条正面信息传播速度的四倍。所以就像我们中国人常说的那样,好事儿不出门,
坏事儿传千里。这是因为在人类进化的过程当中啊,我们要很好地去保护自己、防御外来的侵袭,所以人们更容易关注到坏的,以便于我们避免负面的时间给我们带来伤害。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啊,负面偏见却让我们更容易看到孩子的消极、
不足的地方,而不容易看到他们积极、乐观、正向的行为。比如说当孩子把成绩单拿回家,他有四个a和一个d,很多父母就会去关注那个地。事实上呢,如果我们能够关注那四个a。关注孩子的强项,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啊孩子是凭借哪些优势、
哪些特点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如何去把这些优势啊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d那个科目上,只要他继续使用这样的方法、这样的天赋,很有可能把d就变成了c、变成了b。虽然在进化的选择当中让我们习惯了去关注消极的、
危险的、负面的,但是它是用于保护我们自己的。但是当我们要成就孩子的时候,我们就要更多地关注他的优势、特长、天赋。那第二点原因,投射也在起作用。头饰就像老电影放映机一样,把图像投射到屏幕上,我们会下意识地把自己的弱点转移到别人身上。
其中啊孩子是父母的一个重要的投射对象,作为父母,厂长。会把自己的弱点投射到孩子身上。比如说当我们看到孩子表现出一种我们自己讨厌的品质和行为的时候,我们就会非常愤怒。其实孩子们都会有缺点,但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一种缺点反应特别的剧烈呢?
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们担心通过孩子映照出我们无法接受的自己那个部分。因此关注孩子的优势和天赋,让我们看到孩子真实的一面,而不是我们迫使他们成为了那个假的样子。第三个原因啊叫做二元对立思维在作怪,也就是我们心中经常有一种绝对化的思维,
也就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比如说有的父母常常给孩子归类,认为他很淘气、他动作很慢、他有点笨,但二元对立思维啊扭曲了现实,因为人啊并不是只有一面的。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认为优势和劣势是两个对立的极端,这对于教育孩子啊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有的父母认为要么孩子有优势,要么他就没有优势。其实不是这样的,理论上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优势,只不过有的优势非常明显,有的不那么明显。所以即便我们没有看到孩子特别突出的优势表现,并不代表他没有,
只是我们没有去发现和培养出来而已。那么接下来我们重点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去培养孩子的优势和天赋特长呢。第一个办法就是要打开优势的开关,我们只要转变自己关注的方向,就能够让自己的注意力从孩子的缺点上转移到他的优点上来。
我们要经常暗示自己,孩子是有优势的、是有优点的,只是现在啊他被藏起来了。我们需要找到他、发现他,然后呢培植他、让他长大。所以在我们大脑当中就像有一个优势的开关一样,我们要打开它,而它的作用在于提醒我们要成为一个从优势出发的父母。
我们首先需要看看孩子做对了什么,然后再看他们做错了什么,我们需要先关注他们的优点,其次再去关注缺点。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有一个经典的三课堂的故事,他曾经看到两个孩子在打架,就对那个高年级的同学说: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然后他就走了。很快啊,那个高年级的学生就来了。这个时候陶行知马上拿出一颗糖对他说:来,拿着。孩子很诧异,怎么呢?老师,他甚至说啊,我让你来,你就来了,跑得很快,比我还先到,说明你的心中有我这样一个校长,
说明你尊。敬师长,我得奖励你。学生说:谢谢校长。然后呢陶行知又拿出一个糖给学生说:来,拿着,孩子又诧异了,说:怎么了?校长。孩子心里面特别纳闷,难道我今天打同学打对了?陶行知啊接着说:嗯我已经调查过了,
是因为他欺负女生,你见义勇为,非常勇敢和正义,不错,值得表扬。学生说:谢谢校长。陶行知接着问了第三问,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哈,他说:那你有没有觉得可以用其他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连忙说:嗯校长,我错了,
我可以只是把他们拉开就行了。不用打他的,是我做得不对,下次我不会这么鲁莽了,用暴力的手段是不对的。陶行知马上拿出第三个糖,对他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能够意识到自。你的过错,马上承认自己的错误,
你一定是个好孩子,我应该再奖励你。这就是著名的三课堂的故事。只要我们愿意发现他的优势,即便从一个打架、打人的孩子身上,我们也能看到他的诸多闪光之处。那第二个方法呢就是要发现孩子的优势和天赋。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三种需要。
第一种需要呢就是优异的表现,他需要经常去展现自己擅长的某件事情。第二点呢是充满激情的需要。第三个是经常用到的需要,也就是说啊优势就是我们要擅长做、经常做,而且做的时候满怀激情、乐此不疲。所以不管是了解孩子的优势,
还是了解自己的优势,我们要问自己这三个问题,这三个要素啊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反馈回路,优异的表现会让孩子充满激情。充满乐趣,所以他会乐此不疲的愿意做更多的事情。而经常性的努力和练习呢又会提高孩子在这个事情上的表现,
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去发现他擅长的事情,帮助他强化他充满激情的那个时刻,然后鼓励他经常愿意去做他擅长的、有天赋的事情。第三个,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并提供支持。如果父母啊在某个方面具备优势,
便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但如果在孩子的优势方面我们并不擅长,该怎么办呢?虽然我们自己做不了孩子的榜样,但是我们可以为孩子寻找榜样,可以让他接触那些有助于它的优势发展的人啊或者环境啊,比如呢陪伴有艺术天分的孩子去逛博物馆啊、
美术馆啊、让特别热爱数学的孩子去。参加数学训练营或者找到专业的老师进行辅导。同时啊也还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支持他们发展优势的平台,比如适当的参加一些竞赛、拿到一些奖项,也可以鼓励和帮助孩子们制定目标、提供一些建议和技巧去推动孩子前进。
总之,父母要像一个教练一样,在孩子优势的培养和发展当中啊去发现他、支持他,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训练。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孩子的优是天赋啊除了能力方面的优势,还包括个性方面的优势。这种优势可以是一个孩子表现出来的积极的个性特征,
比如说像我们性格当中的积极、乐观、善良、公正、富有勇气等等。所以啊我们平时除了关注孩子的能力优势,也还要重视培养孩子的个性、品质、优势,这些优势啊会进一步的促进孩子。能力、优势的发展。最后我们还要用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去看待孩子的成长。
我们要相信呀,当我们去关注和培养孩子的优势的时候,他的优势是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培养的。孩子的特长、天赋和优势不是固定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可以发展和变化。而心理学当中有一个叫做积极心理学的流派,就是更多的关注人的积极、
乐观、优势的品质,花大量的时间去培养、挖掘、发展出人们积极、乐观、自信的优秀品质,从而让一个人更快地走向成功、寻找到幸福。好,那今天的课程我们就分享到这里,给大家留一个小任务啊,接下来的一个周,我们每天去关注到孩子的一个优点,
然后把它告诉给孩子,并且把他们记录下来,让孩子知道这是真的,然后看一看。一段时间过后,孩子有什么不同?好,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