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请听望子第45课
幼教频道的家长朋友好。
今天跟大家分享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最近有一位知名博主分享一个关于高情商孩子的故事,引起大家的热议。他说,自家孩子班上有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的妈妈不太会做饭,有一次这个妈妈给孩子做菜做咸了啊,小女孩并没有扔下碗就走或者挑剔,而是让妈妈又煮了一碗面,然后呢把菜和面放到一起,然后说妈妈我觉得这样比较好吃。
大家看这个小女孩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自己的情绪,也能够用一句话去缓和原本比较尴尬的氛围,同时又顾及了妈妈的感受。其实这就是所谓高情商的表现。那么高情商对孩子的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科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甚至比智商更为重要。
这些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而这些能力如今被统称为情商,对孩子而言,拥有高情商意味着拥有克制冲动的能力、延迟满足感的能力,激励自己的能力,不动他人社交提示的能力和应对生活当中的高潮和低谷的能心理学家约翰哥特曼等人,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对119个家庭进行深入的追踪研究,通过观察并详细分析每每一个家庭的语言、行为和情绪的回应方式。
他们发现,相比较其他孩子,高情商的孩子有着更健康的身体条件和更优异的学习成绩。同时高情商的孩子和朋友相处的会更好,更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更少使用暴力。此外,高情商的孩子复原能力和适应性也会更高,在艰难的时刻,更懂得安慰自己如何从压力当中解脱,回归到原有的生活当中。
因此对孩子高情商的培养不仅仅关系到孩子的现在,更影响着孩子的将来。所以甚至有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决定了一个人成功和幸福的70%的因素。在了解了高情商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再来看一看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呢?
第一点,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积极的对孩子进行共情。我们多次讲过共情啊,所谓共情就是培养高情商孩子的基础。那什么是共情呢?从简单意义上讲哈,共情就是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而且是精确的感受。那么拥有共情能力的父母经常会怎么做呢?
比如当他看到孩子流泪的时候,共情的父母会想象自己就是孩子,然后去理解孩子的痛苦,然后去感受孩子是因为气愤还是委屈,还是伤心,还是失望,还是难过,这样的父母不会轻描淡写的去安慰孩子,也不会要求孩子说别哭了,更不会嘲笑和挖苦以及讽刺孩子,你怎么那么脆弱呢?
那在交流的过程中,父母会把这种亲密的情绪上的理解传递给孩子,就等于父母认可了孩子的情绪,接纳了他的情绪,并带领着孩子学会安慰自己。这种共情让父母和孩子在同一条船上,也让孩子把父母当成自己的盟友,而不是旁观者。
接下来,我们花一点时间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因为隔壁的孩子不愿意跟自己玩。八岁的程程非常沮丧的回到家里,这个时候正在看书的爸爸只是抬起头来说了句,嗯,程程,你是大男孩了,不是小娃娃了,不要别人不跟你玩,你就难过成这样,别想这些了,干点别的吧,读读书看看电视都行啊,因为孩子总是习惯性的会相信父母的评价,所以这个时候程程很有可能会这样想。
嗯,爸爸说的对我的表现就像个不懂事的孩子,我为什么就不能像爸爸说的那样呢?去忘掉这些事情不受到他的影响,我真的是太差劲了。如果长此以往,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在爸爸这些看似正确的教育之下,便变得内疚,变得自责,变得矛盾,变得自卑。
那假如我们重新想象一下,当程程进门的时候,爸爸放下手中的书,问到成成,看起来有点不高兴啊,能说一说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如果爸爸能够敞开心胸,真正的听进去孩子在说些什么成成呢就会跟他讲,我有点懊恼,有点沮丧,有点不开心。
爸爸会告诉他哦,原来因为这样,当爸爸真正的接纳了孩子的情绪,让孩子觉得原来产生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我的难过,我的伤心,我的失望是被许可的。他的这些负面情绪就被充分的瓦解,并消除了。孩子会觉得我是一个正常人,我产生这些情绪是正常的,爸爸是非常爱我的,我也是可爱的,我也学会了怎么样去化解这些负面的情绪,从而孩子可能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和自信,也能够学会下一次如何更好的跟小朋友去交往和玩耍。
从这个案例当中大家看到两种核心的区别就在于父母是否对孩子有共情。这两个场景当中,爸爸都关心了孩子的感受。但是在第一种回应当中啊,爸爸让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变成了交流的阻碍,对孩子进行了职责,进行了要求,结果孩子只能更加伤心的走开,然后自尊心受挫。
相反,在第二种回应当中呢,爸爸会花时间去聆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明白爸爸理解自己的感受,让孩子感觉到更加坦然,对自己更有信心。这样孩子的自尊心就受到了保护,他对自己的评价也会更加的积极,就会更加主动的去想出办法化解当下的困境。
所以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孩子积极的共情,让孩子体验到共情的魅力,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理解他的各种各样的情绪,从而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教会孩子更好的去理解他人、体贴他人、安慰他人,给孩子一个高情商的全局观。
而这样的孩子才能够更好的引领他人和领导他人。第二点,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做好情绪管理的训练。具体说来,我们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步骤来做。第一步就是觉察孩子的情绪和成年人一样,孩子的各种情绪背后也是有原因的。
尽管孩子有的时候很难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一般来说,七岁以下的孩子在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啊,通常是不够直接的,而父母需要透过孩子的各种角色扮演的游戏,才能够准确的觉察到孩子真实的情感。比如说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可能一边玩着手中的芭比娃娃,一边说,妈妈,你知道吗?
当你生气的时候,巴黎真的很害怕耶,那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可能就是把自己的情绪转移到芭比娃娃身上,不不是那个娃娃在害怕,而是他在害怕。第二步,把握好机会去引导孩子的消极情绪不会自然的消失,而只有在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表明自己的情绪,并感到自己被他人理解的时候,消极情绪才会慢慢的化解掉。
因此当父母发现孩子出现消极情绪的时候,应该积极的应对。比如说当五岁的孩子对看牙医这件事情感到恐惧的时候,父母要在看医生之前就对这种恐惧的情绪进行管理,而不要等到孩子去到医院才开始行动。第三步是倾听并认可孩子。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啊,父母要耐心的倾听,同时能够不带批评与指责的回应。孩子。这里父母可以试一试映射法,意思就是重复自己听到的话语,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能够让孩子知道哦父母在认真的聆听,并且在认可自己的情绪下面,我们可以想象以下这个场景啊。
有一天快递员送到家里,一个包裹是奶奶送给小弟弟安安的生日礼物。四岁的哥哥平平很生气,大声的抗议,这不公平。爱为什么没有我的礼物,我也要礼物啊。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你会怎么做呢?一般的回应就是解释是弟弟过生日,所以奶奶才送来礼物啊,你是大哥哥,你要懂事一点,下次你过生日奶奶也会送礼物,你看你讲的很有道理,可是他的情绪还在啊,他就是难过啊。
映射法的回应是这样的哦,你很生气是吗?你也希望奶奶给你一份礼物,对吗?因为这样,所以你感到有些嫉妒,觉得不公平是吗?通过平平情绪的理解,妈妈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简单的回应给了萍萍,既让萍萍觉得妈妈理解了自己,同时在你理解的过程当中,他的消极情绪就化解掉了。
所以消除一个孩子消极情绪的方法不是去解释,不是去要求,也不是说服他,而是接受他的兴趣,嚟理解他的情绪。第四步就是帮助孩子去合理的表达情绪。我们要合理的表达情绪,而不要情绪化的表达。这个意思就是说在孩子感受到情绪的时候,我们父母要帮助孩子为他的情绪贴上标签,让他去识别他的情绪。
比如说开心的时候,愤怒的时候,恐惧的时候,伤心的时候,让孩子学会更加细腻,更加精确的去了解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建立自己关于情绪表达的词汇库。科学研究表明为情绪贴标签这一行为对神经系统有安抚的作用,能够帮助孩子更快的从不愉快的情形当中去平复。
心理学家认为教会孩子学会自我安慰,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那些在幼年时期就能够调节情绪的孩子,将表现出情商方面的优势,他们有更好的专注力、更亲密的伙伴关系,更高的学术成就和更为健康的身体状况。好,第五步就是划定界限并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吉诺特曾经说过啊,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绪是没问题的,出问题的是错误的行为。在这里,吉诺特建议父母把孩子的行为分为三大区域,第一个部分就是绿色区域,这是父母认可的行为。比如说讲文明,讲礼貌,尊重他人,积极乐观。
黄色区域就是父母不认可,但基于某些原因会选择包容他的行为。比如说不小心摔坏了花瓶,因为感冒而发脾气等等等等。第三种是红色区域,这是父母无论如何都不会认可的行为。比如说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不符合社会法律、法规的行为等等。
特别像红绿灯对吧?红色是绝对静止的,绿色是倡导的,而黄色是一个过渡区域。划定界限以后呢,父母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个时候我们作为父母可以尝试这样问啊,你觉得是什么事情让你感到伤心了呢?
怎么做才能让你好受一点呢?而通过这样的提问了解和理解的这种态度,能够让孩子感觉到哦,你不是在强迫我,不是在直啧,我不是在要求我,是在尊重,是在理解那孩子的情绪就会得到安抚。总之,父母如果真的想提高孩子的情商,就应该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适当的引导。
在以上的方法当中,大家发现,因为我们很好的去使用这些方法,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我们作为父母得是情绪稳定的,得是善于理解、接纳和共情的。当我们成为了这样一个人,成为了这样的父母,我们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在孩子面前示范着这样积极、乐观、稳定、宽容从容的父母,孩子自然的就会学成这个样子,而父母的示范作用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常常比我们用什么方法更为管用。
这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那句话:
做90分的自己,做60分的父母。
好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