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很多人都以为,我们所认识的牛人都是三分靠打拼,七分天注定,所有的挫折、磨难或者伤痛,无非是这些牛人开启主角光环的Buff,这些牛人凭借天生的信念与能力,打败这些困难,功成名就。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开始对言之无物的成功学反感,也对心灵鸡汤报以不屑。
所以,今天呢,我们来看看,关于一个屌丝的逆袭过程。
与那些一出手就书生意气的大文豪不同,斯蒂芬·盖斯(Stephen Guise)是个货真价实的宅男。
盖斯与我们人一样,有过梦想,也为此付出了努力,试图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无一例外的是,在连续10年下来,通通失败了。偶尔斗志大爆发,但最多就坚持两周,最终又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
你看,这是不是和我们的咬牙说要锻炼,后来又因各种原因不了了之很像?
直到这哥们看了迈克尔·米哈尔科的《米哈尔科商业创意全攻略》,这本书主要讲述创造性思维与如何解决问题,作者提到创造性思维技巧中的一个叫做“假面具”的方法。按照这个方法,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它的对立面着手思考,看会有什么创意迸发出来。比如说,如果想盖一栋摩天大楼,那就反过来思考造一座深入底下的建筑会怎么样。这种方法可以强迫大脑拓宽思路,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进而激发更多的创意。
于是,这哥们就突发奇想,30分钟的锻炼的对立面是什么?
嗯……吃冰淇淋看电视算一个。
做一个俯卧撑也算一个。
这哥们一想到,做一个俯卧撑?顿时就笑了。
这算什么玩意?太可悲了。
可是,盖斯确实想不到任何的办法,而且30分钟的锻炼经过过往无数的失败表明,顶多就坚持两个礼拜,然后又各种借口逃避了。
既然如此,一个俯卧撑就一个俯卧撑吧,蚊子再小也是肉,总比没有的好。
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个俯卧撑让这个屌丝逆袭了。
这哥们后来还考虑,是不是要把这一个俯卧撑命名为:黄金俯卧撑,可见这个看似不平凡的一下举动给他带来多大的影响。
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俯卧撑呢?
事实上,这就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一个俯卧撑。和我们平时的动作一样,没有半点的特别。
但是,当这哥们做完这个俯卧撑后,又完成了几个,心里在想:有点意思,虽然说有点难,但也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一时之间,肌肉活动拉开了,因为兴趣下,盖斯多做了几个。这就像我们平时说玩一局王者荣耀,结果一玩玩了几个小时一样,根本停不下来。
这个晚上,盖斯做了30分钟的锻炼。
从一个俯卧撑,到30分钟的锻炼,到底有什么秘密?
这哥们后来花了很多时间在想,终于想出来了,就是因为这一个俯卧撑欺骗了大脑,用微习惯的方法,成功的逆袭。
我们先来看看,盖斯因为微习惯的养成,后来获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从2012年开始,斯提芬·盖斯每天至少做1个俯卧撑,这成了他培养的第一个微习惯。两年后,他拥有了梦想中的体格,写的文章是过去的4倍,读的书是过去的10倍。微习惯策略比他用过的一切习惯策略都有效。
微习惯如此厉害,它到底是什么,让这个宅男获得如此大的转变?
微习惯就是你强迫自己每天做的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
我们知道,消除坏习惯和建立好习惯有着共同的目标——用更好的行为方式取代原有的行为方式。
如果你有坏习惯,你改变自己的主要动力是远离这些消极的东西;如果你有好习惯,你改变自己的主要动力是靠近这些积极的东西。
靠近,是微习惯策略的重点。
可为什么平时我们大多数的需要养成的习惯,在定下计划后一段时间,就失败了呢?
很多时候是因为:压力。
因为,压力会促进人们更加依赖惯性行为。
当人们遇到压力时,人们无法轻易做出决定,意志力会减弱或令人感到不知所措。你没有精力做出决定时,往往会重复平时的做法。
我在之前的文章曾经说过,人的大脑是懒惰的,能不动脑就不动脑。
当我们面对巨大压力的时候,大脑由于害怕选择,因此,它就不选择了。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需要养成的标准习惯在压力下会崩溃。
看到这里,相信你也明白了,为什么90%的人都是普通人了吧?
因为绝大部分的人,面临压力的时候,大脑的意志力都会急剧减弱,从而无法做出决定,只能重复着平时的做法。
在《思考,快与慢》中,卡尼曼告诉我们大脑的系统1与系统2,系统1就是自动驾驶,它不需要费劲。这就比如,我们走路,开车,或者是一些简单的重复的动作,习惯性的思维等,系统1都在发挥着作用。
系统2是什么呢?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10+10=?
答案是20,这个我们想都不用想就知道。因为系统1根据过往多年的经验发挥出判断。它的速度超快,而且不需要过多的思考。
可一旦面对15*68=?这样的情况时,系统1就失效了,它必须向系统2求助,由系统2缓慢地计算才能得出答案。
系统2平时是休息的,只在紧张的关头才会工作。可一旦系统2出现,我们人体就会急速消耗大量的精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做了一回高深的数学题,物理题或者是不擅长的题目,工作就会脑袋胀痛的原因了。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排除压力原因,习惯的形成还需要什么呢?
根据过往的经验,盖斯总结出,需要动力策略或者意志力策略。
可是,动力策略往往是不靠谱的。
因为,我们不可能天天听着同样的鸡血而保持精神抖擞,热情递减是动力策略失效的主要原因。
心灵鸡汤喝一两遍还是没问题的,多了就没用了。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刚进入保险公司的新人们都是一口鸡血,无比热情。可是啊,没过多少时间,整个人就萎靡了,为什么呢?因为,鸡血虽然打得很刺激,可是出不了单我也没钱啊,你给我再多的鸡血都没用啊!
意志力策略呢?
意志力策略就不同了,它十分可靠,而且可以被强化。
但意志力并不是无穷无尽的,人们总以为只要想得到某个东西的愿望足够强烈,你就会有足够的意志力促使自己得到它。而实际上,当我们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就需要消耗意志力。
引起意志力损耗的5大主要原因:努力程度,感知程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和血糖水平。
如果我们的意志力还没有被消耗殆尽,那么意志力还是可靠的。一旦消耗殆尽,它就没有用了,需要经过休息和食物的补充进行恢复。
这样一来,有人可能就有疑问了?
那说了这么多,不是废话嘛?
意志力靠谱,但是就像水缸里的水一样,取完了就没有。
动力不靠谱,能发挥多少作用纯粹看个人的热情。
那到底什么样才真正的靠谱并且可持续?
盖斯这货给我们的策略就是:微习惯+意志力。
前面说了那么多关于影响习惯的一些理论问题,现在我们终于要来看看微习惯的独立地方了。
如果用微习惯运用意志力,那么自我损耗是极少的。同时,它拓宽我们的心理舒适区,让我们更容易地迈开第一步,比如说,做一个俯卧撑,练1个字,写50字的文章,跑100米步……
这些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事情,让我们的大脑根本没有负担。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告诉我们:
除非受外力作用,否则静止的物体总保持静止的状态;
除非受外力作用,否则处于运动状态中的物体速度不会改变。
因此,我们总结出一条公式:一小步+想做的事=较高的进一步可能性
我们总是听说,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或者30天。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作者发现,一个行为变成习惯平均需要66天。不同行为所需时间相差巨大,从18天-254天不等。那微习惯的养成需要多久?
“21天”谬论可能源自一位整形外科医生麦克斯威尔·马尔茨。据说,马尔茨医生发现接受截肢手术的患者需要大约21天来适应肢体残缺的试试。因此,他认为21天是人们适应任何生活变化所需的时间长度。
盖斯说,微习惯没有截止时间。
这就说明了,我们在养成这个习惯的路上,没有终点。
大概也只有这个原因,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不依赖吧。因为很多人为了养成习惯,真的是为了打卡而打卡,选择自欺欺人的方式。
好了。
前面说了那么多的理论。
现在我们也应该看看重头戏了,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微习惯?
选择适合你的微习惯和计划
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
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
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
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
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完成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
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微习惯策略的8大原则
不要自欺欺人
满意每一个进步
经常回报自己,尤其在完成微习惯后
保持头脑清醒
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
提醒自己这件事很轻松
绝不要小看微步骤
用多余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制定更大的目标
很多人以为,做一个俯卧撑没用,但实际上,任何一个能变成习惯的微小行为都有其重要性,而且相当重要。
所以,别犹豫了,与其纠结着什么时候开始去跑步,去锻炼,去做各样的需要大量意志力才能养成的习惯,不如从今天开始,从最小的一个俯卧撑,跑100米步,或者是写50个字开始,养成你的微习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