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经常听到大人这样抱怨:
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
我要不是看在两个孩子的份上早就离婚了
你知道大人为了你付出了多少吗?你怎么就不能理解大人的苦心呢?
小时候每次听到我爸妈这样说时,我都会羞愧的低下头
觉得自己太不是人了
父母为我付出这么多,我怎么能随意忤逆他们的意思,让他们失望,令他们伤心
也觉得自己真是个大拖累,如果不是因为我,他们早就可以好聚好散,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了
不过呢,虽然父母这样的话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我的言行,但我总感觉哪儿怪怪的
后来,我恋爱了
那个男孩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你看,我为了你,我咋样咋样咋样,你应该对我更好更好更好。。。
刚开始我真真是感动得稀里哗啦,不要不要的(智商为零的节奏)
可慢慢的,我的感觉变味了
我反思,真爱有必要斤斤计较于谁的付出多,谁的付出少吗?
他到底是为了我,还是打着爱我的名义满足他自己的需要?
此时,我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我会想父母到底是为了让我们有个完整的家才不离婚呢?
还是自己压根就不敢离婚,不敢面对外人的眼光,不敢面对未知生活的恐惧,不敢面对离婚后形单影只的孤独?
难道他们真觉得在一个经常争吵、冷战,彼此抱怨、指责,夫妻关系貌合神离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心智就一定比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更健全吗?
我想,实质上是因为他们自身是经济与人格不独立的穷人,孩子的因素,才会成为他们的樊笼,将自己永远困在婚姻中,哪怕那段婚姻令他们痛不欲生。
他们这是典型的的圣父、圣母心态,总觉得自己是在为他人付出,其实本质上是这种行为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
其实,人间无处不圣母,而她们通常都是怨妇的雏形
像《欢乐颂》里的樊姐,她就是典型的圣母心爆棚
她自己在上海省吃俭用的生活,小心翼翼的做人,兢兢业业的保住工作,就是为了支撑起那么支离破碎的原生家庭,负担不成器的哥哥。
她很委屈,很难过,很心寒,但我觉得这也都是她自找的
本质上从小缺爱的她就是享受这种做救世主的感觉,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父母的重视
于是才会一再被亲生父母剥削,毁了自己的前半生,还吃力不讨好。
这个发现让我心惊
我开始反思自己身上所携带的怒气、怨气,是不是也是自己的圣母心态在作祟
是不是也是因为自己享受高姿态的付出感,享受他人的称赞、关注
我才扭曲自己的需求来迎合他人
于是,心寒、委屈、不服
可本质上,我还是为了自己啊!
将心比心,当我因为自己的付出而向他人索取情绪价值时
他们更多的感觉还是压力和负担吧
想明白这点后,我觉得自己其实就是一个自私的人,做的许多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
如果我愿意对一个男人好,那是因为我爱他,为自己爱的人付出会很幸福,而这也有助于关系的长久发展
如果我愿意做慈善,那是因为我想通过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价值,也使灵魂得到救赎
如果我愿意要一个小孩,那还真不是因为我母爱泛滥,而是我害怕老无所依。
如果我愿意对一个朋友好,愿意倾听他的烦恼,愿意无条件的帮助他,那是因为这个朋友我认为值得交,他可以让我不不至于太过孤单,他可以让我舒心快乐
既然想清楚了我都是为自己,那又哪来的那么多的抱怨不满呢?
当然,为了最好的满足自己的需求
对于我不愿意做的事、不愿相处的人
我会让他们有多远滚多远
只求自己爽快
谁让我丫就是一个自私的人呢。
有本事你打我呀!
如果人人都能意识到自己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我想,这个世界将会和谐许多。
微信号:ldcmakeit
微信名:旁观者的喜怒哀乐
我只是一个旁观者,你想认识我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