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帅的北大金融课 4-5
《005|本周问答:如何做出金融决策?》
问:我对“金融是时光机”这个概念印象深刻,可是我怎么才能判断准确,什么样的投资能有更多的收益呢?比如二十多岁的时候,我就想着去国外读书,后来离梦想的学校失之交臂,工作之后就把当初为出国准备的钱拿去交了房子首付,现在都不知道没读成书是好是坏了。
答:留学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所以这是一个典型的投资决策,所以你一定要从“风险-收益比”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这些年,很多年轻人都想去国外念书,但这个花费比较高,一年可能就几十万,几年上百万就投出去了,而且投资的周期也很长。放在前些年,出国留学的“风险-收益比”很高,因为那时候出国的人少,一回国就有鲤鱼跳龙门的感觉,整个人就身价倍增了。但是,随着出国的人越来越多,门槛越来越低,回来以后的收入水平也不像之前那么高了,提升也不是那么显著。这意味着留学投资的“风险-收益比”是逐步降低的。从单纯的现金流的角度来看,这位同学当初买了房应该是非常成功的一笔投资了。
至于怎么去作人生规划和人生投资,这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说有的人“留学”是为了开阔视野,见识不一样的人生,有的人则是要镀金,获得更高的薪水和职位。面对不同人群,你判断“值不值”的标准和价值尺度就不一样。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自己的知识框架和思维方式,掌握事情背后的一般性规律,然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来安排你的人生。社会环境在变化,但是人性其实没有变过。你要在理解人性的基础上理解这些宏观环境的变化,才能够把握未来的趋势。
所以,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为什么金融有用,因为:
它是一个风险-收益决策衡量的框架性思维,一个人要具有这种思维能力,才能保证在大的人生决策上,作出对的选择。
它是一门对未来做资产配置的学问,它的一切都是基于对未来的计算、预测和分析。这是金融的一个根本特征。它不关心过去,它只关心未来。
问:不同人的性格不一样,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也不同,对于不同的人群,有没有什么不同的投资建议?
答: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代表性的问题。金融学研究的是什么呢?金融学一直在研究要为人们提供“最优”的“风险-收益”权衡方案。所谓“最优”就是针对个人不同的“风险偏好”做出一个最佳的选择。这两年,行为金融学特别盛行,2013年的诺奖得主 Robert Shriller 和今年的诺奖得主 Richard Thaler,他们都是研究人的心理会对人的投资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比如说,有些人是风险爱好者,一个典型的判断标准就是:他们从不后悔自己做过什么事,只会为没做什么事后悔。相对而言,他们就可以做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他们适合去做天使投资人。因为投天使意味着:投初创项目,失败的概率很高。但你10个里面投中1个,你都算是赚了。所以你得有胆略,你得投下去,你要敢于冒风险。这一投下去投中了,你可能就财务自由了。这种人还可以投一些高科技的,或者是医药行业的项目,风险高,但是期望收益也高,反正赚了就赚了。
但是另外一种人,他们对风险很厌恶,他们特别保守,那就明显不适合这个行业了。天使项目都有风险,他们这种性格就会反映在他们的项目选择上,他们可能一年以后,一个项目都投不下去,因为看着都发怵。他们要是投了一支高风险的债券,做了一笔高风险的投资,万一亏了他们肯定很心疼,然后会后悔地说,“我绝对不该做这种事”。这种人的投资策略就应该是保守一点,应该多选债券、多买指数基金,做保守型、不激进的投资。
所以,每个人的风险偏好不一样,这种风险偏好不仅会反映在你的投资决策上,甚至对你的人生决策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很多人一辈子混混沌沌,根本搞不太清楚自己的风险偏好,也搞不清自己的风险厌恶程度,这对于我们人生的决策来讲,其实挺有害的。
自己的思考结果:
之前因为公司需要用车,于是就贷款买了车。自己一直有微整的心愿,去医院咨询下来,各部位整下来将近十多万。(长得真费钱啊)
问完当然是对微整这件事就变得犹豫不决了。为什么?穷啊……
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买个车十几万毫不犹豫的就贷款了?想要变美的心却因为十几万就退缩了?然后我就下定决心,开始走上了变美之路。
以上的事情发生在我还没有学习香帅的金融课之前,学习金融课之后,尤其是我提前看了房地产特辑的内容,就毫不犹豫迫切的想要当个房奴了。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问题和思考:
我是先花十几万整形变美还是先花二十几万贷款购房呢?
我选择了后者,努力攒首付贷款买房。
原因很简单,虽说2个都是投资。房子是确定性的投资,整形却要看情况,它介于投资与消费之间。整形是我的刚需,而房子却是我刚需中的刚需。所以我就先搞套房子吧,等有了更多的钱再继续变美。
《004|延展话题:构筑完整的“金融世界观”》
一、金融世界观:金融赋能人类 VS 金融的破坏性
完整的金融世界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你要认识到金融的力量;
另一方面,你也要知道金融的负面效应。
我们已经从时间、资金、和风险的维度,详细地讲解了金融是怎么替我们人类赋能的:金融能帮我们加工时间,集聚资金和分散风险。这三种能力,被我们称为“金融三大定理”。
也可能导致负面效果,比如马太效应和道德风险
马太效应:金融能够数百倍地放大社会财富的累积,但是问题是,这种能力并没有被整个社会所共享。古话里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资金也一样,它会很自然地就向那些具有更多的初始财富、更多初始权力的人流过去。而金融的杠杆效应越大,就越容易出现这种“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
道德风险:由于金融和未来时间是相连的,而未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金融市场天生就具有很大的信息不对称。巨大的财富诱惑再加上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人性的贪婪和欲望难免会被放大,很多人就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来获取不义之财:比如说,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很多华尔街的人员其实都知道那些次贷产品质量特别差,但是他们不管,他们只管能把这击鼓传花的游戏玩下去,能够把产品卖下去,他们就用这种复杂的金融模型来包装,欺骗投资者。普通投资者,就特别容易掉进这种“道德风险”的坑里边。
二、如何构筑这个金融世界观?千里之行,始于一张全年金融学地图
我们讲一个完整的金融世界观,你要一方面认识到金融的力量,学会在合适的时间里面选择合适的金融市场,作出有利于自己的投融资决策;但是你也要认识到金融的负面效果,避开金融的雷区,避免陷入到马太效应的坑里。
要做到这些,光有“概念”和“框架”还不够,你还需要有很多的金融基础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分成了六个板块,我称它们为“金融之术”:
金融机构:首先我会带你先了解金融中介机构。这个板块里,你会听到关于银行、投资银行、基金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的起源、功能、运作模式,以及它们背后的金融学逻辑。
金融工具:接下来,我会给你介绍金融机构是怎么开拓市场的——用金融工具。这个板块,你将会听到股票、债券、金融衍生产品,它们的本质和特征,它们的应用逻辑,以及相关的金融交易制度。
投资者决策:在了解了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之后,接下来的课程,我们将更多地回到我们投资者这个决策自身,在“投资者决策”这个板块里,你会了解到关于资产配置、证券选择、非理性决策的一系列内容。比如说,如何根据自己和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和收入水平来决定你的投资方向;比如给定投资额度,你是选择腾讯的股票,还是茅台?你在几百支货币基金里到底选哪支?买多少?比如你怎么在投资决策里面如何克服你人性上的弱点:恐慌,畏惧等等。
公司决策:再接下来,我们会进入“公司决策”这个板块。我们要继续讨论,企业在什么阶段适用于什么方法筹资?是债券还是股票?什么阶段你上市最好?赚了钱以后,要不要给股东分红?分多少?如果你是企业老板,要不要给自己的职员股权激励,给多少?怎么给?当市场上有兼并收购压力的时候,你怎么跟别人对抗?
金融的监管、创新和危机:完成了上面几个板块之后,我们会进入另外一个更有高度的学习阶段,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去理解“监管、创新、危机”里的金融周期。为什么金融市场需要监管?为什么金融机构会搞金融创新?为什么说创新和监管是猫捉老鼠的游戏,会导致金融危机?这些金融监管、创新、危机会对我们的生活和投资产生什么影响?
科技金融:最后一个板块也是现在最热门的话题,科技金融。在这个板块里,我们要讨论金融行业发展的未来。比如互联网是怎么打破金融、商业和社交之间的场景界限的?比如区块链、比特币、数字银行这些新名词、新产品会不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信用关系到底会不会被重塑?更重要的是,未来的金融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些问题你都将在这个板块里得到答案。
当你完成这六个板块的内容学习后,你就对金融市场的构架已经有了完整的体感,你的金融世界观就已经形成坚实的大厦了。
最后我会让你把这些知识上升到一个“道”的阶段,你得把学到的这些知识化成金融思维,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求职、求学、创业、婚姻、家庭、生活……运用金融思维,你就可以成为一个把风险、收益权衡得特别好的人。用金融的术语说,你不但应该在投资上做一个价值投资者,更要在人生上做一个价值投资者。
本课划重点:
1.我们的金融世界观框架包括2个维度,一方面要认识到金融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金融的破坏力。
2.构建金融世界观是为了做出正确的金融决策,这就需要我们有扎实的金融知识作为支撑。
思考:
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人们对于金融投机客们的痛恨到达顶点,所有的媒体和政客都对金融体系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比如前法国总统萨科奇就说:“金融体系本质上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不道德的体系。”前英国首相布莱尔也说:“金融体系偏离了本质,而且它也无法回归本真了。”
结合对这周课程的理解,如果让你点评萨科奇和布莱尔的话,你会怎么说?欢迎你把你的思考分享到留言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