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讨论母亲的爱可以,但质疑母爱,几乎是一件离经叛道的事情。
母慈子孝是我们传统中国家庭伦理的核心,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故事场景,亦有慈母手中线等歌颂母爱。中国所谓《二十四孝》,孝敬母亲是主要的,提到父亲却并不是很多。
社会权利是由男性来掌握,但家庭权利是有女性来主导,《红楼梦》里面的贾母是家族的核心;一个人被强盗要挟,也会说家有八十老母,却极少说老父。
爱,是值得我们一生去追逐的能力。有的父母经常说:我是对你好,那不叫爱,那叫摆布和控制,爱正好是反面,它叫理解和接纳。
伴随着心理学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诸如“不要以爱的名义绑架亲人”的观点也能为大家所理解,接受。我们终究也得来讨论一下,哪些妈妈的行为和性格,对于女儿的人格塑造来说是具有破坏性的,而且这些妈妈的品格,不应该传给我们的后代。
自恋妈妈
在卡瑞尔·麦克布莱德所著的《母爱的羁绊》一书里,揭示了妈妈和女儿之间的矛盾。一个妈妈是女儿效仿的榜样,是对女儿影响最大的人。
但是有些女儿,总是会有负面的性格面,比如:为什么她们自卑,为什么她们总是怀疑自己的工作?为什么她们总是觉得会亏欠他人?为什么她们会对自己的身体不满足,想要更美,瘦了想更瘦。很可能来自于妈妈身上的一种特质,这种特质叫自恋。
自恋妈妈2个最大的特征
1.匮乏情感,她们关注的是自己的感受。比如说在找工作上遇到挫折,但你的妈妈会说:“你太让我丢脸了”。她关注的不是你的感受,而是她的脸面问题。
2.强烈的自我关注,她会控制女儿按照她的方式去生活。
值得关注的是,自恋的妈妈的儿子的影响并不大,她把女儿视为自我的反映和延伸,而不是儿子。而且,当儿子观察到母亲的忧伤和焦虑时,他会切断与母亲的关联,但女儿却会如同飞蛾扑火一样跟随母亲,和妈妈在一起。于是妈妈会对女儿过分严苛,过渡关注,她没有把女儿当作一个独立的,外在的人。而是自己的延伸,好像年轻时候的自己。
女儿四类人格障碍
1.为什么我总是觉得没人爱?被自己的妈妈控制时间太长,逐渐失去接受爱的能力,总觉得孤独,他们对我不够好。
2.为什么我总是觉得自己没做好?虽然社会上的一些女性工作业绩不错,但她们总是留意着自己不好的一面,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3.为什么我总感觉自己空虚?从来没有找到做事情的意义。老是为了一些虚假的,为了证明给别人看的理由在做事情。
4.为什么我总是不自信?不自信因为很少证明自己,要么你选择的事情从来不是自己喜欢的,要么你在做事过程中缺乏自主。
告别母爱羁绊四个步骤
自恋的妈妈无疑会伤害女儿,作者在书中给出这四个步骤来应对伤害。即使你的妈妈已经过世了,这四个步骤一样有效。
第一步,你要告诉自己感受比外表重要。你要摆脱你妈妈对你的做法,你一定要知道,要去关注他人的感受。
第二步,你要逐步从母亲身边独立出来。你可以尝试一些小事不按照妈妈的想法去做,你可以先不去挑战她的底线,但要慢慢地让妈妈知道,我在长大,我有我的原则,让你的思想,力量逐步摆脱她的控制。
第三步,在摆脱的过程中,你要和母亲和谐相处。我们是没有原谅妈妈的资格的,因此千万不要说我妈妈很自恋,但我原谅她了。你需要感谢你妈妈,多说一些感谢的话,并且多说感谢的理由。
第四步,你要学会建立自己爱的体系,你要学会关注你的孩子,关注她的品格而不是她的成就。你要学会体察她的情感而不是告诉她怎样做。有了爱的能力,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整天自恋的时候,这个魔咒在身上就戛然而止。
作为一个女性,如果你希望自己能生活得内心富足,开心,快乐,你一定要首先调整好你和妈妈的关系,因为决定你这一辈子性格命运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你妈妈带给你的。
YoYo建议有自恋妈妈征兆的女性都可以去读一读《母爱的羁绊》这本书,它可以帮助你了解你自己,了解你母亲和你女儿,还可以帮助你重塑自我。
(部分内容择自《樊登速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