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个传统佳节,这其间又有多少期待,又有几多喟叹呢?想从前,早早就在掰着手指计算,这还有多少天啊?要是把天数换成小时还有多久;要是换成分钟呢……。时不时的还会兴奋地感叹一句:为什么时间就过得那么慢呢?
那时的节日都预示着,又可以好好的吃上一顿了。平日里寡淡的三餐都只是随意的吃几口,大人们劝慰的话语就那么几句:煮的这饭你也吃个两碗;这一锅饭要不吃完倒了很可惜的,现在屋里(家里)又没猪全都拿给你大妈,到时连一句道谢的话都没有。推到桌子一旁的碗里还飘着被切成碎末的菜叶,青色的饭汤表面看不到一粒米的影子……
当然了,更让人为之兴奋还是节日里的假期。只要父母不在家,就会跑得无影无踪。只有那山呼海啸的咆哮声响起时,那是才不得不灰溜溜的回家去。有时被安排很他们去地里劳动,极不情愿的情形下还是去了,他们的反馈就是:要在农业社的那时候,你这样做事连饭都没得吃的。
还有假期的作业,一回到家了,谁也管不了的样子,老师的话早就抛到爪哇国去了。等到要开学前的那天晚上在赶也不迟,是在不行就跟别的同学抄一下也没关系了。
如果说人生除生死之外,再无大事。那么在生死之内还该记住一个日子,那就是一个人的生辰,也就是你的生死日。这也是唯一一个跟你自己有关的日子,其余的都是别人事先定下来了。无论你享不享受节日带来的好处,他还是在那里了。
忽然想到生日的意义,他的存在有什么必要行呢?不同文化环境下,都有自己的说法。在读书的时候,英语老师告诉了我们,在西方他们把自己出生的那一天,称作母亲的苦难日。作为本人,都会忌食一天,以示对母亲的感谢之情。他当时说这话题的场景是:班上一帮女同学为一个同学庆生,团体旷课。
说这小插曲,并非是为了让谁羞愧难当,都可以选择大开宴席,邀请四风宾朋前来祝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个人就更没有什么对错可言,谁都可以义正辞严的去享受生日的欢乐。我在思考的是:生日既然是一个人的符号象征,它只是用来记录一个人来到世间有多久了?最后在走了之后,在墓碑上可以镌刻上一行字,此人生卒年在什么时候。你是寿终正寝,还是早夭的,人家好给你一个评判。他们说,人生的最后那行字要写好,可能说的就是——你要活得足够久吧。
关于端午也有很多的传说,各又有不同的说辞。当街上摆满了形色各异的粽子时,这时已经和屈原没有关系了,欢闹都是属于别人的。最后的满地凌乱,在你需要重新收拾时,落寞才是属于你的。
日子还是一天一天的过着,没有什么意外,也没什么惊喜。这个节日就像一个不必见外的朋友那般。当你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疲倦的拖着身子回到了家里。看到他静静的坐在屋内的一角,那也知道你打开门进来了,他只是不回头的想着自己的心事。我X,怎么又是你。很诧异是吗?是的,又是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