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伯听到项羽的最高决策后,在这一夜,向张良送去了这决定刘邦一伙身家性命的重要情报。
项伯对张良说:“你赶紧走,别陪着这艘破船沉没。”
张良作为刘邦的命中贵人,在帮了刘邦这么多次后,又帮刘邦化解了这最凶险的一次人生危机。
张良对项伯说:“大哥,我奉韩王之令送刘邦入关,如今大难临头我自飞,这是不义,我要告诉他这件事。”
项伯觉得也对,江湖上义气为先,说了刘邦也跑不了。
刘邦在听说后魂飞魄散。张良问了刘邦一个非常实在的问题:“你打得过项羽吗?”
这时,刘邦开始后悔自己的冒失举动,回想起项羽在战场上的天生雄力,很实在地说:“打不过,怎么办?”
张良说:“请项伯进来,告诉他,你绝不敢背叛。”
刘邦说:“没问题,你大还是项伯大?”
张良说:“他比我大几岁。”
刘邦说:“请吧,这个我熟,我会像侍奉兄长一样侍奉他。”
张良百般求告,说动了项伯与刘邦见面。
刘邦作为混迹江湖一辈子的人,先是大哥长大哥短,然后恭恭敬敬地双手捧酒,请求和项梁家结为亲家。之后,刘邦捂着胸口赌咒发誓:“自打我进入武关之后,再小的财宝都不敢接近,只知道封存仓库、约束手下,日也等,夜也等,就是等着项将军进来发落。我派兵到函谷关,是为了防盗贼,哪里是为了防范‘天兵’啊!谁知道那帮看门小子理解错意思了,是个大误会啊!请老哥一定跟将军好好说说,可怜我这份忠心,上天明鉴啊!”
项伯被刘邦打动了,也是看在老友张良的面子上,对刘邦说:“明日清晨,一定早早地前来觐见。”
刘邦老泪纵横道:“一定。”
于是,项伯连夜赶回了大营,将刘邦所说的话告诉了项羽,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刘邦我见了,他要是能有什么企图都新鲜了。再说如果不是刘邦率先灭秦,我们能进来得这么痛快吗?他有大功而要灭他,这是不义,您应该对他好点。他明早就来请罪,先别宰他了。”
刘邦这次能够说服项伯,是因为早年的一段经历,他曾经做过“士”。
之前,我们提到过战国的“士”这个概念:
“战国时代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大量的无业游民、闲散人士、逃犯、武士、知识分子在全世界(相对于当时人们的认知)肆意流动,他们也许今年在楚,明年就在齐,后年也许又跑到了赵。”
刘邦早年曾给张耳,也就是曾被困在巨鹿城里的那位,当过门客。
刘邦心中的偶像,是我们在“长平之战”末尾提到的秦国二次攻打赵国时,窃符救赵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哪怕后来他当上了皇帝,路过大梁时,依然要祭拜自己的这位偶像。这是爱得有多深。
刘邦不仅是爱,而且上演了“超级模仿秀”。
刘邦在混社会的那些年,不能说他是在虚度光阴。
因为,很多时候,看起来在此时此刻没有用的东西,也许将来会成为你安身立命的关键保障。
在这段“士”的岁月里,刘邦掌握了一个关键技能和一个关键理念。
这个关键技能,叫作如何“迅速与人拉近关系”。
看一下他跟没什么交集的项伯,是怎么在一个晚上穿上一条裤子的。
第一,作为一方司令员,但嘴甜认大哥。
第二,低姿态地双手捧酒敬他。
第三,马上求着结亲家。
第四,说自己多不容易。
混江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得让人们对你有好感。试想一下,刘邦这一连串的做法,若你是项伯,咋回绝?
这项关键技能后来帮助他在沛县时交到了很多朋友,比如前面说到的萧相国,以及今天让自己有了参加那顿关键饭局的机会。
“士”岁月赋予刘邦的另一项财富,则是让他明白了怎样让别人为自己卖命。
也就是刚才我们所说的那项关键理念:记住别人的功劳!赏赐别人的功劳!
看看《史记》中,樊哙的功劳簿吧:
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
复常从,从攻城阳,先登。下户牖,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间爵。
从攻围东郡守尉于成武,斩首十四级,捕虏十一人,赐爵五大夫。
从击秦军,出亳南。河间守军于杠里,破之。击破赵贲军开封北,先登,斩侯一人,首六十八级,捕虏二十七人,赐爵卿。
从攻破杨熊军于曲遇。攻宛陵,先登,斩首八级,捕虏四十四人,赐爵封号贤成君。
杀多少人都给你数清了,到了门槛就马上赏!刘邦是咋用人还用再说别的吗?
总说刘邦会用人,什么牛鬼蛇神到了他这儿都成了好将领。人家这个领导是咋当的?
牢牢记住你的每一次功劳!
不会让你的每一滴血是白流的!
会对你进行配得上你功劳的奖励和提拔!
跟着我,你永远不会被辜负!
很多所谓领导力的课程,上来就要好几万的学费,一下课觉得说得这么热闹都说啥来着?
其实大道至简,大言不繁。
马云说过一句话:员工为啥辞职,钱给少了,心委屈了。
后半句其实是总结,员工之所以委屈,是因为老板的钱给少了!
当你觉怎么没人拿你这个领导当回事的时候,琢磨琢磨吧。你的手是不是太紧了?
你报功的时候是不是只报了你一个人?你手下的人多少年没评先进了?多少年没提拔了?
想成大事的人,记住樊哙的这张功劳簿吧!
想成大事的人,也记住刘邦的这段“士”的岁月吧!
自萧何奠基前,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的另一项技能,在他的蹉跎岁月中早就已经练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