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农村贫下中农到城市伪中产,
我一直不自觉的充当着“别人家孩子”。
春节公公来珠海,
亲家见面喝多了酒,
聊起了各自孩子的小时候。
爸爸飘飘然地回忆,
初中某次家长会,成绩名列前茅的我作为学习标兵,
戴着大红花的照片醒目的挂在教室墙上。
老师发下成绩单,
周围恨铁不成钢的爸妈纷纷把头转向他,
一脸艳羡地问:“你们家某某是怎么学的,这么多科都第一?”
整天忙于生计的我爸,自然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唯有报以骄傲的微笑。
坦率的讲,
我算不上优秀,更谈不上成功,
周围有太多各方面强过我的人。
父亲的骄傲在于,我的投入低产出高。我强过于我的祖辈,比我的父辈走的更远;我跳出了农门,跃出了社会的最底层,比他们活的要体面。
(二)
在我爸妈刚成为父母的时候,
以及之后的很多年,
他们一直在为生存苦苦奋斗。
弟弟刚一岁,
急于摆脱贫困的他们卖掉了家中最值钱的两头猪,
含泪奔赴县城谋生活,
留下了一个年迈的老人和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以后的日子,
赚钱一直耗费着他们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无暇顾及对我们的教育和引导。
后来,等他们想把对我们的教育放在更优先的位置时,
年幼的我们早已长大,
时光一去不复返,
很多东西已经固化没那么容易改变了。
转眼间,我也做了母亲,成为了两个孩子的妈妈。
与那时的父母相比,
我的生活环境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至少,基本的物质生活能得到满足,
不再需要苦苦为每天的柴米油盐操碎心。
我放慢了自己的脚步,
想在妈妈这个角色上做的更好。
我想给予我的孩子更好的教育和引导,
使她(他)自得,让她(他)快乐,
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能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三)
同很多妈妈一样,
我开始有意识的去关注去学习,
提高很多方面都有问题的自己。
西西快四岁,随着她慢慢长大,
我发现我需要操心的不再是她吃什么穿什么,
也不是教她背唐诗认汉字学数学,
更不是送她去学跳舞学画画弹钢琴。
我首先要做要学习的,
是让她心里有火焰,
在教育孩子这个漫长的过程中,
温柔的点燃并保护这火焰,使它越来越亮。
(四)
小区里有几个跟西西同龄的小伙伴,小时候经常一起玩
滑滑梯,海边挖沙,公园游乐场,总能玩得很开心
随着她们慢慢长大,越来越少一起玩耍
有的已经上幼儿园,课余还要学英语学舞蹈学画画
我经常忍不住想问,这不是才四岁吗?
前几天抱着小宝下去玩,
碰到带着贝贝的保姆
随口问了句:妈妈呢,下班了吧
保姆回答,下班啦,给哥哥送饭去了,哥哥上围棋兴趣班,晚上没时间回来吃饭
保姆口中的哥哥,也才刚上幼儿园中班而已,五岁不到
我惊奇的发现,原来现在的小朋友,都是这么忙
可是,这样着急的学这学那,真的是理性思考的选择而不是盲从吗?
是按照孩子的兴趣、优势和热情而给予的指引和支持吗?
还是只是在着急盲目地灌输知识?
(五)
我的学生时代
学习知识的出发点就是考大学,考上好大学
初中的时候这个目标有点远,学习动力自然不足,基本没有发挥什么主动性,拼的完全是智商
高中高手如云,成绩平平也丝毫不在意,
知道快高考的那年,考大学这个目标近在眼前,清晰而迫切。
于是开始开足马力,卯足了劲拼命学,深更半夜还在苦苦读也不觉得累,吃饭吃慢点都觉得时间被浪费,最后600多分(总分750)波折的进入了一所211重点大学。
深刻体会到了内驱力的力量。
后记:时隔几年,再次登上简书平台,发现了未写完的旧文,不想续写,就这样先发出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