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很多人都喜欢买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因为能够保本,相当于稳赚不赔。
但前不久爆出了一个消息,各大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正在陆续清退,有不少大银行的保本理财已经彻底清零了。
银行为什么这么干呢?这其实是呼应了国家层面的要求。
前两年,央行等四个部委联合发布了一份规定。
根据规定,最晚到明年年末,所有银行都要完成理财净值化转型,那什么叫理财净值化转型呢?
这个其实不重要。你只需要知道,对普通人来说,这一次转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未来银行不再提供保本的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能保本保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看到网上很多人对这个消息的评价那是相当负面。
在社交媒体的评论区里面也是一片哀嚎。有人说这下买理财产品的风险变大了,今后再也不敢买了。
金融风险从银行转嫁到了普通投资者身上,被宝贝这两个字宠坏的小公主们该醒醒了?
我先抛结论,今后银行理财产品不保本了,不但不是坏消息,反而是件大好事。
为什么呢?
其实保本两个字的背后本来就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保本理财这个东西早晚会被取消。
首先既然是投资,那么肯定一方面有风险,一方面有收益,这是小学生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保本的理财产品到期就能拿到本金和利息,共有收益,没有风险。
这哪叫理财,叫储蓄还差不多。
那之所以会出现保本理财,根源就是近几十年银行竞争日趋激烈,各个银行都在争客户争资金,纷纷扩张自己的理财业务要有稳定回报。
保本理财就是银行为了吸引客户采取了一种非常规手段,那一听到保本两个字,大爷大妈们领着钱就来了,银行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但你有没有想过银行怎么就能做到保本的道理很简单,银行在理财产品规定的期限内,拿你的钱去做各种投资,一旦转了,就按照预定的收益率把本金和回报都给你,但万一赔了呢?
这时候银行就把卖别的理财产品的钱拿出一点给你补上,然后看下一个人再把这些钱给赚回来。
表面上银行给你保本,实际上只不过是东墙塌了,拿心想补,然后在等着用南墙补西墙。
这种玩法其实很危险,一旦所有银行都这么干,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风险就一定会越来越大。
那万一哪天墙窟窿补不上了?银行体系崩溃了,一倒下就能砸死一大片。
所有人的本和利也就灰飞烟灭,但趁这种狗血的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提前出规定制止显然是有道理。
那其次呢?既然是投资银行应该只是一个投资经理的角色,是帮我打理资产的。
我作为投资者,我的利益应该是最大化的,但保本理财产品不是这么做的,比如说一个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是4%,我一共买了五十万,期限是五年。
在这五年期间,银行的投资收益率可能到了5%,6%,7%,但到期之后我只能拿到4%的收益,剩下的全都是银行的。
那取消保本之后就不一样了,还是五十万七千还是五年,银行只扣除一定的管理费,那不管将来的收益率多高,赚的钱都是我的。
所以我们不能光看风险,有可能提高实际上收益,也有可能提高风险和收益对等,这个才是投资的核心。
那取消保本理财,实际上,市场银行理财正规,新规定改变的不光是普通人的钱袋子,更是对银行理财专业能力的考验。
那些理财水平不行的资管机构就会被淘汰,而真正能够推出好产品帮助投资者赚钱的就会留下了,这竞争就不再是恶性竞争,而是提高资管行业整体水平的良性竞争。
长此以往,整个业态肯定会越来越好。
那讲了这么多,今后我们普通投资者买理财产品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既然闭着眼睛买理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普通投资者就要睁开眼睛,仔细看看你买的理财产品到底是怎么回事?
看理财产品需要交的服务费用有多少?
投资者要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找到服务收费部分的说明,然后按照那个算法,你自己算一下。
总之,服务费越少越好,因为收费越少,留给你的收益就越多。
次看这个理财产品跟银行是什么关系,那很多时候一个理财产品虽然是银行在卖,但银行只是代销产品。
银行只是收个1%的服务费。也就是说业务员为了个人利益,私自把第三方机构的理财产品卖给你来。
一旦出事儿了,银行很可能对这种理财产品不承担责任,所以要看好这个理财产品的发行方到底是不是银行?
如果不是银行自营的被割了韭菜,你都不知道是谁割了你,那就别买了。
总而言之,保本理财产品清零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意味着今后金融市场和监管都逐渐走向成熟,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环境也势必要求所有的参与者跟着成熟起来,要求投资者的思维和认知水平也跟着升级转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