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傅雷家书》脑图创作思路与感受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傅雷家书》脑图创作思路与感受

作者: 苗苗老师思维导图 | 来源:发表于2017-09-08 12:05 被阅读9641次

2017年9月7日,我为罗辑思维[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创作了《傅雷家书》解读脑图。这是我为得到创作的第89张图,过程中有很多联想和感触,下面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解读脑图]

首先,不得不说,这样的一本书,又成为我的一个第一次--------我第一次读关于“青年思想修养读物”的书籍。通过完一遍文章后,我想再更多、更具体地了解一下傅雷其人,于是就问了度娘。这一问可好,我被作者的人生经历深深的震憾了!

这一个有着如清莲般纯洁心地、向往自由与美好,不愿苟活于污浊尘世而最终选择死亡的一个奇男子啊!为了我感性的心智做出了这样的判断,我决心把这个图作得尽量风格高雅,内容相对完整、具体。

[关于本书]

长期以来,市面上的名人家书屡见不鲜,但是能够常销不衰、称得上经典的家书并不多,《傅雷家书》就是一部经典。傅雷家书是1981年首次面世的,至今已经三十多年了,出版了近10个不同的版本,始终盛行不衰。傅雷家书体现的思想与教育性,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十分深远。书中流淌的深厚、质朴的亲情,特别是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教诲,更是感动了千万读者。傅雷家书主要是收录了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的书信,其中大部分是傅雷的书信,全面展现了傅雷的艺术思想、人生智慧和教育理念,傅聪的书信主要是传达了他对钢琴和音乐艺术的一些见解。

[关于作者]

钱钟书先生曾经评价说,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有两个人很重要,一个是“不宽恕”的鲁迅先生,一个就是“有大爱”的傅雷先生。傅雷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翻译家、作家、艺术评论家,他得到了钱钟书、黄宾虹等许多文化名流的尊重和推崇,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更是因为他一生保持正直、真诚的品格,这种人格魅力集中地体现在傅雷家书里。金庸先生曾说,傅雷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在傅雷的教育下,傅聪成长为享誉全球的钢琴艺术家,在艺术修养和道德情操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树。

成图思路:

1、中心图的构思:考虑到关键词是“家书”,故将中心图绘制成两封信的样式;因家书是作者写给儿子傅聪的,所以,在信的开头首行写上了“傅聪”,落款写“父亲”未写“爸爸”,则根据时代特征而特意书写的。

2、内容呈现:

A、由中心图向左右两边分别绘制了一封信,特意考虑造型要有新意,所以,左右两边“信”中的字分别横向、竖向进行书写;
B、考虑读者阅读的习惯,内容的顺序由左、中、右按照顺时方向转动、书写;

C、第二个部分内容是“如何做艺术家”,结合了左右先固定下来的造型,再进行设计的。用三个椭圆呈现出三者的关系,体现逻辑与艺术造型之美。

3、用时大约四个小时。成稿之前用铅笔打过底稿,为了让字工整清晰,书写比较慢。

4、自我总结:

此图没有刻意通过中心主图夺人眼球,结构与内容完全是用心绘制;整体风格简洁文雅,达到了我对自已的预设目标。

所以,我评价为“很满意”。

关于最打动我的部分与感想:

文章说道:傅雷认为,人生的浮浮沉沉、起起落落,本来就是常态。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高潮也有低谷,只有庸庸碌碌的人才会没有波澜,生活像死水一样。只要高峰时不过分亢奋,低谷时不过分颓废,追求一个相对的平衡,就是比较好的状态了。

挫折和苦闷,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傅雷认为,需要区分“小我”的苦闷和“大我”的苦闷。总的来说,“小我”的苦闷是狭隘的、对自己有害的,不容易解脱的。而“大我”的苦闷是有可能有益的。什么叫“小我”的苦闷呢?就是从一己之私出发的苦闷。这种苦闷是最伤人的,比如渴望名利而得不到名利,怀着成功的野心却不能实现,跟别人攀比而嫉妒和仇恨别人,这种苦闷害人害己。那什么是“大我”的苦闷呢?就是从社会、从人类福利出发而产生的苦闷,比如忧国忧民的苦闷,因为它的出发点是正义、善良的,所以即使苦闷,也不会有害处,反而可能会激发自己做出一些真正的贡献。

联想到自己,去年秋季,我正处于人生中的一个最低谷,因为一个“黑天鹅”事件毫无征兆地就发生在我的身上!曾经的一个不懂得操持生活锁碎的我,一个不懂得人生苦难的我,因为暂时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我完全依赖和依靠的人,而不得不在“小我”的苦闷的旋涡里拼命挣扎。

"为什么这样的事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这样的结果,根本就没有公平可言!"

抱怨与恨,并不能安抚我的伤痛,反而让我在痛苦里越陷越深!这样的抱怨,就如同一个妈妈,在抱怨说:"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那么优秀?"是的,自怨自艾、顾影自怜都于事无补!

于是,我选择面对与接受现实、不停地学习、改变自己对重创的信念,我相信正能量,我相信苦难亦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意识到, 这是对我自己的心灵的唯一救赎。

学习是最好的疗愈!

--苗苗(这句话我在《亲子思维导图教育的三生三世》微课中讲过)

因为我通过不断的学习、通过作图,我提升了大脑的认知!那么,什么是有效的认知呢?我认为,所有的理念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或已经接收的信息,并举一反三,将不同理论观点一一消化,再融汇贯通,则谓之有效!

举例说明,我刚刚谈到的"公平",到底如何理解它?或者如何理解才能让我从"小我"的苦闷中解脱,我想要结合之前创作脑图《正义的成本》,谈谈我如何看"公平"。

脑图中写到:正义是一种工具性概念,而并非目的。

正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那么,“这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公平”这句看似负面与无奈的话,就不光是说说而已了,它的确是科学的,而且是与时俱进的!用它可以解释很多现象,比如:

为什么同样生二胎,只有张艺谋被罚以巨款?

为什么犯罪频发,有的罪犯被法律惩治,有的人却仍逍遥法外?

为什么政界惩治了贪污腐败,也未见普通老百姓因此而改善生活质量?

是的,这些措施都是与某一不可憾动的组织经济利益或者时政相关,也是有导向、有目的性的!

今天,如果你跟这个世界较劲儿,你就输了!

如果,你仍陷在“小我”的苦闷中,你只能抑郁!

所以,唯一升级你的思维,才能看得更清楚!

-------没有学习,就没有成长!

-------没有成长,就没有未来!

-------活在当下,请终生学习!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我是苗苗,如果您读了我的文章,有什么感受或意见,欢迎给我留言或添加我的微信[miaomiao748897]进行交流。

2017-09-30续篇

9月14日接到摩西老师的通知需做一些调整。

------下面的一段文字是“每天听本书”编辑的修改意见。

《傅雷家书》脑图中间这个图案,既然设计成信纸,最好按照傅雷手迹的格式来。1.《傅雷家书》都是竖排,没有横排。2.傅雷称呼儿子,抬头是“聪”或者“亲爱的孩子”,没有直接叫“傅聪”的。如果沿用这个图案的话,麻烦改一下这个信纸的格式哈

------下面是改完的终稿,呈现给各位朋友。

相关文章

  •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傅雷家书》脑图创作思路与感受

    2017年9月7日,我为罗辑思维[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创作了《傅雷家书》解读脑图。这是我为得到创作的第89...

  • 悦读社发言(163)

    傅雷与儿子谈人格、艺术与生活——《傅雷家书》读后 《傅雷家书》这本书,讲述傅雷先生对下一代的人格教育、艺术教育和生...

  •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 翻开《傅雷家书》这本书,浓厚的亲情洋溢与字里行间。傅雷出国在外,父母的家书表达出父母对他无微...

  • 傅雷家书读后感

    在读了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之后,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傅雷对儿子浓浓的爱。书中有傅雷夫妇给儿子傅聪写的近百封家书,...

  • 【得到·每天听本书】2017脑图创作与反思

    我是愿意终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苗苗同学,很荣幸跟随摩西老师为[得到]平台“每天听本书”专栏作解读脑图...

  • 傅雷家书

    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大家解读的这本书叫做傅雷家书,这本书一共336页,我会讲述这本书的精髓,傅雷先生对下一代...

  • 认知清单~父爱典范《傅雷家书》

    引言: 《傅雷家书》是中国最有名的家书之一。「得到」App家庭背景声今日推出由著名表演艺术家杨立新朗读的《傅雷家书...

  • 人际智能框架(源自得到听书脑图)

    人际智能框架,基本上就是,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天下没有陌生人》脑图:

  •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这本书是傅雷夫妇与长子傅聪间接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的实录,是由傅雷次子、傅聪胞弟傅敏选编的。这本书主要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傅雷家书》脑图创作思路与感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sg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