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审辩思维教育
审辨读写案例|干国祥课堂《大瀑布的葬礼》

审辨读写案例|干国祥课堂《大瀑布的葬礼》

作者: 干国祥备课老干 | 来源:发表于2018-04-18 12:24 被阅读491次
    原题《揭开文本背后的真实——<大瀑布的葬礼>课堂教学实录》
    最初是2005年在四川上的课,后来在推广新教育公益活动中重上了一次,感谢马玲,做了整理。
    时间:2007年4月17日
    地点:浙江诸暨双桥小学
    班级:六(2)班

    教材:

    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礼服,亲自主持了这个特殊的葬礼。这个葬礼是为一条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的。
    事情是这样的。
    在拉丁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两国的交界处,有一条巴拉那河,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据说在30公里外,瀑布的巨响还清晰可闻。
    长期以来,塞特凯达斯瀑布一直是巴西和阿根廷人民的骄傲。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中,感受着这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气,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但这雄奇的景观,竟然在逐渐消失。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发电,在瀑布上游建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使得塞特凯达斯的大瀑布的水源大减。而且,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水量逐年减少。
    几年过去,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逐渐枯竭,即使在汛期,也见不到昔日雄奇的气势。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许多慕名而来的游人,见此情景,无不惆怅满怀,失望而去。
    科学家们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消息传开,令人震惊,同时也唤起了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1986年8月下旬,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汇集在大瀑布脚下。他们模仿当地印第安人为他们的酋长举行葬礼的仪式,一起哀悼将要消失的大瀑布。
    这次行动引起了更大的震动。
    9月下旬,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也亲自投身到这一行动中,那天,他特意穿上了葬礼专用的黑色礼服,主持了这个为瀑布举行的特别的葬礼。
    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给巴西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骄傲与欢乐,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维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讲课背景:

    《大瀑布的葬礼》并不是双桥小学六年级学生教材上的课文,他们当时用的是浙教版教材。《大瀑布的葬礼》则在人教版和苏教版中均被选用,在苏教版中内容略有不同,题目叫《特殊的葬礼》。编者的目的很明显,把它做为一篇典型的进行环保教育的教材。可是在对本文细读的过程中,干国祥老师却发现了文本本身有着非常大的“科学错误”。那么,是故作不知,继续按编者意图“说谎”,还是简单地拿来批判?他开始了探索,并最终借这篇课文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科学的、严谨的思维训练,成了这堂课不同于传统语文课的最大亮点。

    课堂现场:

    在诗歌《孩子们的请求书》的朗诵声停止后,《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拉开了帷幕。

    老师很自然地结合诵读的内容,对同学们说:“现在,让我们就像你刚才所读的那样,‘就让我们投入一次探索,走向一次未知’。但在走向未知之前,我要看看你已经知道什么?——接下来我们要学的是《大瀑布的葬礼》,本来我希望的是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一堂课,或者两堂课,或者三堂课。然后我们重新走向未知。但是刚才问了一下,同学们才读了一遍两遍不等。现在我调查一下,你读了几遍就伸出几个手指头。”

    同学们的手小树杈一样举起来,有三遍的,也有四遍五遍的,最后排一个女同学居然读了十遍,老师看见了,表示惊奇,并请她先来说说读后的感受。

    这应该是个出色的女生,她大方地站起来,说:“我觉得我们人类应该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不该再破坏它们。我觉得人类大脑里,尽是一些破坏。”

    老师表扬了她说得不错,转而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别的看法。

    第一排靠墙的一个男生站了起来,身体晃来晃去,话语倒很清晰:“我觉得这篇文章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迪:保护生态环境是多么重要啊,全球的人不要以为浪费一滴水没有什么关系,每人都浪费一滴水的话,这是人类破坏环境的第一步,请让我们大家一起保护环境。”

    老师很专注地倾听完后问他:“课文里面讲了一滴水吗?”

    其他同学会意地笑了,他也笑了,说:“没有。”

    老师接着说:“没有一滴水,但你想到连一个大瀑布都消失了,所以要保护每一滴水。”

    又一个男生站起来说:“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保护生态环境平衡是多么重要。我们应该多栽树木花草,去保护生态平衡;不要为了一己私欲,而去破坏生态平衡,破坏我们生存的地球。”

    面对还想说的其他同学,老师提出新的要求:“凡是说过的都不许重复,你想说什么?”

    一个矮个男孩子站起来,很流利地说:“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今天,从现在,从此时此刻,从你从我从小做起,保护环境。”

    老师评价说这还是讲要保护环境,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一个男孩子站起来(看来这个话题比较合男孩子的胃口),他说:“水资源固然要利用,但是我们也不要用得太多,我们这一代应该为下一代,子子孙孙想想。”

    老师评价说:“你很长远,为儿子孙子打算。”全班同学都笑了,气氛活跃起来。老师接着又说:“但是,你的意思仍然是要保护环境,对吧?”那个男孩子点点头。

    “如果这堂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本就知道的保护环境的话,我们还用不用坐在这里继续学习?刚才我们说要走向未知,就这篇课文,我们仍可以走向未知。”同学们有点疑惑,但是很明显,脸上专注的神情表示他们对这个“未知”产生兴趣了。

    于是,正式学习开始了。

    投影显示出一张风景照片,同学们马上喊出“长江三峡”。

    接下来老师让大家选择:

    现在有人要在三峡上建水电站,请你投下神圣的一票:

    A.反对
    B.支持
    C.我暂时不知道该不该建。

    出现了很有意思的结果,大部分同学反对,少部分同学不知道该不该建,而没有一个人选择支持。老师再次问学生是否会坚持自己的决定不改变,同学们大声说着不改变,态度很坚定,——看来课文对同学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老师风趣地说:“我今天的任务就是把大家坚定的立场教得不坚定,明白的头脑搞糊涂。”同学们都笑了。

    笑声中,新的照片又出现了,这是一张非常美丽的大瀑布的照片。

    孩子们看着投影上的瀑布,大声说出瀑布的名字――赛特凯达斯大瀑布。课文题目“大瀑布的葬礼”,指的就是赛特凯达斯大瀑布的葬礼。

    可是老师说的话让他们吃惊了:“告诉你们,这根本不是赛特凯达斯大瀑布。”接着老师又打出一张瀑布的照片,这个瀑布可没有刚才那道瀑布那样美丽。老师告诉学生:“这才是真正的赛特凯达斯大瀑布,又叫瓜伊拉瀑布。”学生都有些失望,因为这张照片上的瀑布远没有第一张照片中的瀑布那么壮观漂亮。

    老师又讲道:“我告诉你,刚才那个漂亮的瀑布叫伊瓜苏瀑布,这个不漂亮的瀑布叫瓜伊拉瀑布,又叫赛特凯达斯瀑布。”强调了一下两个瀑布的名称,在课堂上是有着很深的原因的,只不过这时候学生们还不知道。

    “现在我们知道了,这才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赛特凯达斯大瀑布。大家都读了几遍了,不要看书,说说文中写了几次为赛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的葬礼?”老师开始抛出了问题。

    有同学说一次,有同学说两次。

    一个同学站起来说两次。但没说清楚具体哪两次,只说“开头一次,后来一次”。老师让大家再打开书,分别找出表示两次的关键词语:一个是“这次行动”。然后让学生看书找出这次行动是谁发起的。并略作归纳:

    第一次举行葬礼
    时间——1986年8月下旬;
    地点——大瀑布脚下;
    人物——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

    学生明确第一次行动详情后老师强调说:“好,你一定要记清楚,等会儿这里面可有大学问大讲究。”

    然后老师和学生又找出了第二次举行葬礼的有关信息:

    时间——1986年9月下旬;
    地点——也是大瀑布脚下;
    人物——巴西当时的总统菲格雷特以及另外的一些人。

    学生此时已经很清楚地知道了两次葬礼的具体情况。老师接着问:“人们为什么要给赛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如此隆重的葬礼?”

    一个男孩子很轻松地回答:“因为以前赛特凯达斯大瀑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瀑布,因为在大瀑布上建立水电站后,还有附近的工厂,滥用水,白白浪费了许多水源,现在大瀑布面临干涸和断绝,所以人们就是要唤醒更多的人投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去。”

    老师问其他同学对于他的回答满意吗?孩子们说太长,一个男孩子站起来,极其简洁地说:“我认为人们之所以要为赛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如此隆重的葬礼,就是要号召人们一起来保护生态平衡。”

    “人们举行葬礼是为了保护生态平衡,这当然对,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找另外一个事物而要找赛特凯达斯大瀑布?”老师追问道。

    那个男孩子脱口而出:“因为它即将灭亡了。”

    老师又说:“因为他要灭亡了,那么如果一条小阴沟灭亡了也会这样做吗?”

    又一个男孩子起来表述:“因为赛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是周围的人们乱砍伐树林,建造水电站,工厂的破坏,赛特凯达斯瀑布才面临灭亡的。”

    老师解释说:“我这里补充一下,因为今天这堂课虽然是语文课,但这篇课文是课外带来的。所以我们不打算把课文所有的东西都细嚼一下。但是有些关键点还是要细嚼的,现在如果我给你三个答案:a 因为赛特凯达斯大瀑布雄伟壮观美丽,而且流量最大,当地非常著名;b 是为了保护环境;c 是因为大瀑布消失了。那么从这个问题来说,要突出abc哪一个?”

    学生都选择a,因为问题是为什么要给赛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如此隆重的葬礼,问的时候突出的是“如此隆重”,所以在回答的时候也要突出这一点。

    老师接着又出示课文中相关的这段话,让学生齐读:

    长期以来,塞特凯达斯瀑布一直是巴西和阿根廷人民的骄傲。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中,感受着这世外桃源的情新空气。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老师简单地指导了朗读,强调“陶醉不已,流连忘返”可以用拖长声音的办法来表现“陶醉”的神态及“流连”的动作。

    然后,又指导学生学习词语:纷至沓来和流连忘返。

    老师问:纷至沓来的“沓”是什么意思?

    学生纷纷说是“走”的意思。

    再问理由,学生说不出具体原因。

    老师说,我告诉你们一个理解这类词语的办法。在纷至沓来这样的词语中,纷至=沓来,“怎样的至”,就是“怎样的来”。于是学生就自己说出了“沓”是“纷纷”的意思,老师补充说,就是“多”、“重复”的意思。老师又说:这样的词语有很多,譬如:乱砍滥伐,心旷神怡,兵强马壮,丢盔弃甲,情投意合,追根问底……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理解。也就是说,在这样的词语中,乱砍滥伐=乱滥砍伐,心旷神怡=心神旷怡,兵强马壮=兵马强壮,丢盔弃甲=丢弃盔甲,情投意合=情意投合,追根问底=追问根底……

    接着再教“流连忘返”这个词,老师问:“流连忘返”这个词你不觉得奇怪吗?“流连”为什么要这么写?可以不可以写成“留恋忘返”?可以不可以写成“留连忘返”?

    在学生困惑中,老师出示解释:

    留恋:心存依恋而不想离开,用于人和物。留恋一样东西,不想丢弃它,或者是一个人,或者是一样东西。

    老师问:那么“流连”什么意思呢?一个学生说心存依恋。

    老师反问,那不就是留恋了?——流连是受吸引不愿离开,只用于某地。甚至可以说流连就是来回在某个地方走,所有有首歌唱道“流连流连,流连在你窗前”,一个男孩子喜欢上一个女孩子,在她的窗前来回地走,流连流连在你窗前。所以男孩子不要随意去流连。

    形象的类比让学生都笑了,对于“留恋”和“流连”的异同也就形象地记住了。

    老师总结说:所以“流连忘返”和“留恋忘返”都是对的,但是用的场合有些差异。

    老师说:现在我们来探讨第三个问题:塞特凯达斯瀑布为什么会消失?

    一个男孩子站起来,很快速地说:第一因为在瀑布上游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第二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第三因为周围的工厂用水毫无节制。

    老师表扬了这个孩子的思维很清晰,接着又打出相关课文追问:你认为这三个原因中哪个原因是最重要的?课文内容——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发电,在瀑布上游建立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使得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水源大减。而且,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水量逐年减少。

    还是那个男生回答说是因为伊泰普水电站的建造。老师又追问:为什么伊泰普水电站的建造会导致瀑布消失呢?

    学生回答到因为建造水电站把水阻挡了。

    老师继续追问:可是水用来发电后又流到哪里去了呢?

    孩子们说不上来了。

    老师请学生一起看投影,上面出现了老师绘制的水库在上游,瀑布在下游的说明图。图解显示:让大坝蓄水时,瀑布消失,但是当大坝蓄满水后,水溢出水库继续流入河道,下游瀑布重新出现。

    PPT上追问:“在上游建造水库为什么会让瀑布消失?”老师也追问:“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瀑布从此消失?你能告诉我吗?”

    “是因为人类的需求。”一个女生回答到。

    “我问的是水到哪里去了?”老师又追问。

    “水为人们服务去了。”女生回答到。但大家显然都不满意这个答复。

    一个男生又试探着回答:“那会不会是人们毫无节制地使用掉了?”

    老师说那也不是,因为那里人并不多,很多地方是原始森林。

    学生沉默了。

    老师说:我们不忙猜测,很多时候,猜测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所以很多时候与其猜测,不如去求索,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做了很长时间的求索,现在大家只能跟着我去漫游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瀑布的消失。现在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搁一搁,来看两段文字——

    1.在拉丁美洲的巴西与巴拉圭两国的交界处,有一条巴拉那河,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2.长期以来,塞特凯达斯瀑布一直是巴西和阿根廷人民的骄傲。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中,感受着这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气,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老师问,你们看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在看,可是面部表情表示,这两段课文没什么问题啊。

    老师点拨:“在拉丁美洲的巴西巴拉圭两国的交界处,有一条巴拉那河”,“长期以来,塞特凯达斯瀑布一直是巴西阿根廷人民的骄傲。”那么到底赛特凯达斯大瀑布是巴西的,还是巴拉圭的?或者是巴西和阿根廷的?——你不能凭空猜测?就让我们来看真相吧。

    老师出示地图,让学生们分别在地图中找出课文中所说的巴拉那河、伊泰普水库、瓜伊拉瀑布(赛特凯达斯瀑布),以及刚才提到过的美丽壮观的伊瓜苏瀑布。

    一个男生惊奇地发现,按课文的描述,不是伊泰普水库在瓜伊拉瀑布的上游吗?怎么在地图上伊泰普水库却是在瓜伊拉瀑布的下游,而在伊瓜苏瀑布的上游?

    大家都很吃惊,为课文与现实的不符?孩子们有些迷惑不解了,一双双求索的眼睛望向老师。

    老师没回答孩子们的困惑,接着又出示新的投影片,打出与课文无关的伊瓜苏瀑布的图片及资料。学生齐读。

    资料:
    伊瓜苏瀑布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它位于巴西和阿根廷交界处。
    “伊瓜苏”一词是当地土著居民的语言,意为“大水”。……瀑水飞沫四溅,宛若丝丝春雨吹拂,一身衣服尽被淋湿,也会使人感到十分惬意。

    老师提醒:这是不是赛特凯达斯瀑布?学生纷纷回答不是,老师又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课文:
    长期以来,_____瀑布一直是巴西和阿根廷人民的骄傲。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中,感受着这世外桃源的情新空气,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学生再一次惊奇不已,他们发现:原来这里应该填的是伊瓜苏瀑布,而不是课文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瓜伊拉瀑布)。而课文张冠李戴,原来是因为这两个瀑布不仅相距不远,而且名字非常接近。依据照片,那么壮观漂亮的应该是伊瓜苏瀑布,而赛特凯达斯大瀑布在哪里现在通过地图也不难找到了——它就消失在伊泰普水库里面了,已经不存在了。

    老师说:那么,要为它举行葬礼,就只能趁水库还没建成时举行,否则除非你穿着潜水员的装备潜到水库底下去举行了。

    老师又让学生回顾课文中描写的举行葬礼是哪一年?学生回答是1986年。老师又出示相关资料――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1982年11月5日
    伊泰普水电站主坝建成

    1982年11月5日,巴西和巴拉圭共同修建的世界上最大水电工程——伊泰普水电站主坝正式建成。

    当巴西总统菲格雷特和巴拉圭总统斯特罗斯纳按动水闸的特别装置之后,滔滔的巴拉那河水便以每秒8000立方米的速度迅猛冲出闸门进入溢洪道,激起层层巨浪。

    学生再一次糊涂了,怎么1982年伊泰普水电站就建成了?那么葬礼怎么可能是在1986年举行?

    要解答这个问题,无法猜测,只能查找资料。老师出示资料——

    20世纪70年代,巴西和巴拉圭决定在巴拉那河上建造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伊泰普电站于1978年在塞特克达斯大瀑布所在的巴拉那河段上截流开工,经过长达4年夜以继日的建设,大坝建成了。

    老师又出示一段相关资料,来回答问题三:瀑布的丧礼究竟是什么时候举行的?

    关于葬礼的另一段文字:

    随着伊泰普水库建成和蓄水,塞特克达斯大瀑布将消失在水库之中。消息传出,人们纷至沓来,以一睹大瀑布最后的风采。更有一些生态学家和大自然爱好者,于1982年8月下旬的一天,云集在瀑布脚下,以印第安人最隆重的仪式为塞特克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人们献上祭品,表示对即将消失的瀑布的怀念。9月中旬,巴西总统也特意穿上黑礼服来大瀑布作最后一游。

    葬礼什么时候举行的?

    ——1982年。

    我们把这两段文字放在一起,问题就清楚了:

    1978年,伊泰普水电站动工开始修建,历时四年到1982年,大坝建成开始蓄水。
    1982年8月下旬,环保人士为斯大瀑布举行葬礼。
    1982年9月中旬,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塞达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
    1982年11月5日,巴西总统菲格雷特和巴拉圭总统斯特罗斯纳参加伊泰普水电站主坝建成典礼。

    原来如此!

    正当大家恍然大悟之际,老师又出示了问题四:菲格雷特总统究竟在搞什么鬼?葬礼是他主持的,典礼也是他主持的,他究竟在搞什么鬼?——或者我们可以换一种问法:如果你是巴西人或者巴拉圭人,你是否会赞同建造伊泰普水库?

    赞同的只有一个同学,他的理由是建水库是为了自己的国家。

    另一个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水库即使建立了也不一定会给国家带来便利。大家纷纷表示赞同这个同学的意见。

    于是老师又出示相关的背景资料:

    一直以来,塞特克达斯瀑布仅被用作观赏,而没有发挥它水力资源的优势。
    伊泰普水电站提供的电力占巴拉圭全国用电量的89% ,占巴西全国总电量的35%以上。
    水库还兼有灌溉、防洪和运输等综合效益,有力地带动了附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水库地区现已开辟为旅游点,与紧邻的伊瓜苏瀑布区组成了一个旅游综合体。这里是巴西、巴拉圭、阿根廷三国的交界点,各国都在各自的国境内建立了国家公园,人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观赏壮观的伊泰普水电站,还可以饱览伊瓜苏大瀑布的风光。现每年来此观光的游客已达200多万人次。

    老师再问:你猜巴西和巴拉圭人会同意总统在这里建水库吗?

    学生纷纷表示同意,刚才不赞同的也多纷纷点头。

    这时老师再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许多慕名而来的游人,见此情景,无不惆怅满怀,失望而去。

    有个孩子轻声地说:假的!假的!

    老师又出示雄伟壮观的伊泰普水电站全景图,用文字向学生介绍:

    伊泰普大坝和电站被誉为当代七大人类奇迹之一:伊泰普水库长170公里,面积1350平方公里。拦水大坝长7700米、高190米的。

    老师让同学想像一下十五多华里长和60多层楼高的的大坝,再和课文中描写的进行比较,“尤其是每年汛期,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就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泻而下”,学生非常明显地知道了,伊泰普电站建造好后,拦水大坝上所出现的景色会比原来照片上的赛特凯达斯大瀑布更加壮丽。

    所有关于大瀑布的问题结束了。这时,老师又带领学生回到最初的照片和最初的问题——长河三峡。老师说,三峡多美啊,你会选择建造三峡水库吗?

    通过出示三峡水库实景图,告诉学生三峡水库建造好后,会超过伊泰普水电站,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并且整个中国的最发达地区都将在它的电力资源的辐射范围内。

    老师又以准确的数字告诉学生,三峡电站已经在建成使用了,虽然还没有完全建成,但是:中国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投产3年多来运行稳定。至3月11日,三峡电站累计发电达到1523亿千瓦时,极大地缓解了华中、华东、华南等发达地区的缺电紧张局面。

    就在学生为三峡水电站的壮丽风光和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而赞叹,并赞同建造三峡电站的时候,老师话锋一转,说:我还是要提醒大家——

    水 害
    1. 三门峡水库号称“万里黄河第一坝”,建成后给黄河下游防洪和灌溉、发电等方面带来了巨大效益。但国家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不久前公开承认,正是三门峡水库使渭河变成悬河;三门峡水库是个“错误”,应该尽快放弃发电,停止蓄水。
    2.意大利有一座纪念水利工程失败的碑,即瓦依昂水坝。这座造型优美的大坝1960年开始蓄水,发生了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一次水库滑坡灾难,死亡1925人。
    3. ……

    那么现在请你来选择:

    A 反对  B 支持  C 暂时不知道如何选择

    一个选择反对的孩子说:“水害对人类是无穷的,所以我反对建立。”

    另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我虽然选择的暂时不知道如何选择,但是我有点反对他的意见,因为我们毕竟需要那么多电啊。

    老师再次让大家投票决定,出现的情况让大家自己也感到吃惊。没有一个学生支持建造三峡水电站,少部分选择反对建造,大部分的同学选择的是暂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曾经“确信”的,看起来似乎真的“糊涂”了。

    面对学生表现的两难,老师没有给予“正确的答案”,他说:“伊泰普”在印第安语中意为“歌唱的石头”,在它滔滔不绝的歌声中,人类将永远记住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今天人们站在巨大静寂的水库前,仿佛仍能听到塞特凯达斯瀑布的咆哮声。

    水库到底该不该建立的问题我们先不去管它,重要的是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

    人与自然是一曲和谐共存的乐章,还是一个相互伤害的故事,一切留待人类自己书写。

    课,在《欢乐女神》的乐曲中结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羊羊李:干老师的课总是让人学到很多,这堂课的思辨效果如何,有目共睹,我就略过了,我想说说另一个体现智慧的地方:“伊泰普”名字的由来是“歌唱的石头”,让我们永远铭记大瀑布歌唱的那些时光,这一解释很到位。不过,对于这堂课,我个人还有一个困惑:孩子们知道这篇文章是假的,对教材的信任有了极大的震荡,我过往学到课文,那些使我落泪、欢喜的地方难道都是假的吗?如何判定一个材料的真假?可否在结课前,让孩子们谈一谈?
        干国祥备课老干:@羊羊李 养成习惯,不授予答案🎸

      本文标题:审辨读写案例|干国祥课堂《大瀑布的葬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sv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