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第一次禅修体验乱谈:本来面目

第一次禅修体验乱谈:本来面目

作者: 爱哭的喵小六 | 来源:发表于2021-07-05 16:35 被阅读0次

          有幸得此机缘,得到了在南京长芦崇福禅寺体验1日禅修的机会,在这一天中,除了行禅、过堂、坐香都颇有体会之外,延摄师父的开示更是尤为有韵味,以至于我在活动后涵容了2日,才从这种韵味中回过神来,得以将涵容后的一些浅表的体会诉诸纸上。

         在听延摄师父开示的禅房,面对正门的题字尤为醒目,也是常被提及的几个字:本来面目

         延摄师父说我们要试着找到五感(眼耳鼻舌身)的开关,可以适时关闭五感,来回到“本来面目”。听着,我心中有疑惑升起,我和禅的渊源是从接触正念开始的,正念教我们去细细的体会我们的五感,比如正念饮食,教我们如何细致地当下地通过眼耳鼻舌身来感受食物,听上去像是要充分打开五感的感官感受,但师父说要关闭,岂非矛盾?我想理应不该矛盾,或者说去充分体会,因为是向内看,所以也算是关闭么?不解,活动后逮着延摄师父问。

         延摄师父说:渡船过河,船是工具,渡过河,就要把船抛下!

         简单直白一句话,顿时解了我的疑惑,也体会到自己认知和见识的浅薄。让我想到一段话: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而正念的五感练习在哪一层呢?我感觉是在这些之前的第一步,见山是山之前,先要停下来,看看山看看水,感受到有山有水,都没停下来,没有感知到有山有水,就全然没有后面的那些了。

         我想我还处在需要停下来,慢下来,好好的看到有山有水,有河要渡,有船可用的阶段,好好的去感受,去看见,去拿起!

         想到之前师父说的,五感是我们的工具,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来体会和创造了我们的世界,我们的身体也是我们的工具,那我想“意”——我们的感受想法念头,也是我们的工具。工具是需要的,渡船也是需要的,要先看到有河有船,过了河才能弃了船。就像要先打开五感去感受当下,感受到了搞明白了,才能放下感受。知道了一切外境都是我们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所创造的,才能放下这个外境回到我们的本来面目,回到了本来面目再去重新感受,便是一个新的世界了,我想这就是"相由心生,境随心转“的奥妙吧!

         也比如,当我们知道身体和眼耳鼻舌身意只是我们的工具,而不是我们本身,身体只是工具而非我本身,念头只是念头而非我本身,感受只是感受而非我本身,那么我们还会有这么多的执着吗?我们便会去考虑,如何用好这个工具,也不必要沦为工具的奴隶。

        我问师父,我的理解对吗?

        师父答曰:不透彻(笑);别急;把自己的体悟写出来,以后对照

         而关于那个关闭五感的"开关",关于"本来面目",我继续涵容着便沉沉睡去,睡了一个长长的觉,一觉醒来有了一个联想。

         "关闭五感"让我联想到了“无分别心”!你想啊,我们五感感受到的世界,充满了评判和内心的投射,那么减少评判和投射,岂不算是"关闭了五感"了么?

         没有好看不好看,没有好吃不好吃,没有香和臭,没有妙音和噪音;我看见了又没看见,听见又没听见,尝到又没尝到,嗅到又没嗅到 … 外在的一切实相——存在又不存在!

        了解到一切相都是由我们的“心”所生所造,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那么这个外相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呢?以怎样的形式和面貌存在呢?那不就在我们的开关一开一关之间,在我们的“心之所向”之间了么!

        到这里,我脑海里冒出几句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怀着紧张的心情,把这个关于“无分别心”的体会发给大师,希望得到一二指点。

         许久,大师回复:这不是一个维度的问题,用一个维度去讲,是会混淆的!不急,后面会讲到的!先埋下问题,或先立一个观点,用来做耙子!

         虽然我自认为有善根的自恋没有满足,但倒是越发对之后的探索有了期待和兴趣,搞不明白倒也是好事,庆幸自己斗胆问了一问,而没有自认为这就是答案了!只是读者切莫怪我误人子弟才好啊:)

         最后,送自己几个字:无远弗届!前路和探索没有边界,通往“本来面目”也没有边界!我们要学习西方文化,学习西方哲学心理学,更要学习我们的传统中国文化,向智者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次禅修体验乱谈:本来面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ti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