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一代官员的俸禄是比较低的,有时候工资太微薄,入不敷出,养活自己尚且困难,更不要说家人了。明朝这种低薪的特色,与开国皇帝朱元璋有莫大的关系。
朱元璋出身布衣,从小目睹穷人疾苦,加之又时常受贪官盘剥,这些都影响了他对未来官场一些判断。在他看来,政府官员如果有过多的物质保障只会助长奢靡不正之风。因此,最合理的状态应该是官员的俸禄能够解决最基本的温饱就可以。
正是基于这一判断,明朝立国之初便实施了低薪养官的政策。政策执行的最初几年里,政策制度一再改革,薪酬也一降再降,甚至到了不能再低的程度。官员的薪酬少了,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除了贪腐行为不减反增之外,还发生了很多不和谐的事情。
南昌人曾秉正是个很有才华的读书人。洪武初年,朱元璋广揽天下英才,曾秉正被发掘,荐授为海州学正。海州即现在的连云港,离他的家乡千里之遥。学正是基层官员编制之一,配置于国子监,主抓地方教育。由于偏居海州,加之又主管教育,曾秉正谋私寻租的空间并不大。好在曾秉正也是极为清廉之人,主管教育也暗合了他的心性。
洪武九年九月,曾秉正以海州儒学教官的身份写一篇文章,并上奏朱元璋。曾秉正除了主张用“儒家”治国、休养生息之外,还建议改姓以区分蒙古、色目人。朱元璋看了很是受用,认为曾秉正很有想法,可堪重任。次年,曾秉正成为陕西参政,之后再升为通政司正使。曾秉正为人耿直率真,为官清正廉洁,任上敢于揭露朝廷弊端,甚至多次指出朱元璋政策失误。
朱元璋比较大度,也给予理解。读书人嘛,有才华,秉性脾气古怪很正常。但是曾秉正这个人似乎不大识趣,屡次直指沉弊。朱元璋一气之下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回家自省。对于曾秉正而言,出言顶撞皇帝容易,回家却是一件难事。曾秉正为官清廉,平时俸禄又低,根本拿不出返乡的盘缠。向朋友借呢?曾秉正性格耿直,得罪了不少人,谁又肯借给他呢?无奈之下,曾秉正只好将年仅四岁的女儿卖了换取路费。
朱元璋听闻此事后,龙颜大怒,你曾秉正堂堂三品官员,一贯指指点点,关键时刻不还是舍弃父女之情。末了,朱元璋下令对曾秉正实施了腐刑。“贫不能归,鬻其四岁女。帝闻大怒,置腐刑,不知所终。”
关于曾秉正的最终结局,史书中并未具体交代。可以想象,一介儒生一旦被阉割,其境况能好到哪去?曾秉正不过是明朝低薪养官的一个影子,也是一个悲剧。
参考文献:《明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