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亦是电影,电影也是生活
人世间事物纷繁复杂,情节多有交错,延展出时间的纹理,思想的脉络,如果说人一辈子在生命的长河里飘零不断,那一定是一首不错的克罗地亚狂想曲。前途未卜的咸淡日子里,电影不经意间成为了更多人享受生活的一种乐趣。
在众多追求情节跌宕的剧情片中,有一个人的作品独树一帜——情绪和感觉至上。他就是王家卫,影片独有的情欲男女、朦胧对白,无人能够模仿。
光影迷离中暧昧横生,简洁对白间过尽千帆。王家卫将光影、构图、色彩、配乐与故事融合,渗透出别致与自成一派的文艺美学。作为电影界的一代宗师,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自成体系,深刻地烙印着「王家卫」的标签。
《重庆森林》时他说: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变成一个很小心的人,每次我穿雨衣的时候,我都会戴太阳眼镜,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什么时候出太阳。
《春光乍泄》时他说:虽然走了很多冤枉路,但终于到了伊瓜苏瀑布。站在瀑布的下面,我突然觉得很难过。因为我一直以为站在瀑布下面的应该是两个人。
《花样年华》时他说:以前的人,心中如果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会跑到山上,找一棵树,在树上挖一个洞,然后把秘密全说进去,再用泥巴把洞封上,那秘密就会永远留在那棵树里,没有人会知道。
时间与故人
王家卫留给观众的是一个才华横溢、天赋异禀的导演形象,却很少谈及自己的家庭和过往经历。我们眼中的王家卫,全身黑衣,一副墨镜,冷酷待人。其实并不是这样,冷冰冰的外表下是对专业的痴迷态度。
王家卫对电影的痴迷,某种程度上来说跟自己的母亲有直接的关系,母亲是一个超级影迷,年少时期的王家卫非常爱学习,所以后来他的成功也绝非偶然。好莱坞大片,日本电影,欧洲电影,能看的基本都看过了。经典的文学名著,在上大学前基本也已经通读,使得王家卫有了很好的文学修养并且培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勤奋学习的习惯在王家卫身上一直保持着,从未改变。
做人跟做事,从来就不是分开的。有人说,王家卫的电影太过于臆想化,让自己与这个社会有点脱节,在如今的社会中,我们似乎都走的有点太快了。极端风格化,视觉影像重置,后现代,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就是这些细节成功地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
人活的太浮躁的时候需要慢下来静一静,想想自己这一路是不是学的太少,吃相也太难看。有时我们看一些电影仿佛找到了镜子一样,看似使得电影极端敏锐,新鲜而发人深思,实则是惊醒困境中的自己。
从《阿飞正传》、《重庆森林》,到《花样年华》、《2046》,王家卫导演的作品深入人心,百看不厌,其库存量超大的遗珠“菲林”更让不少影迷眼馋。开仓放菲林!王家卫导演宣布亲自操刀,将遗珠镜头剪辑成新的片段,通过45度人精彩呈现给观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