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想有那些小时候的经历影响到我现在的行为?那些导致我一直纠结,受挫?那些又让我受益无穷?
最困扰我的一件事是人际交往能力,仔细回想,读小学时我其实很喜欢跟别人交朋友,上学会去别人湾里等好朋友,然后约着一起去学校,课间会和很多人一起跳绳,玩耍。
这种状态大概是从三年级开始改变,那时父母,老师都觉得孩子放学后只会一起傻玩影响学习,那时学习成绩确实挺差的。四年级后升到中心小学,第一次在期中考试拿到名次,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放学不跟同学玩,直接回家做作业,干家务。渐渐地养成了独来独往的性格,因为我做事情的速度比大部分人高,跟别人保持相同频率特别浪费时间,后来性格越来越孤僻。初中,高中,扎在学习中,跟同学也不怎么交流。大学时发现我的交流能力特别差,会有意识地避免跟别人交流。偶尔遇到聊得来的人也会滔滔不绝说很多,但大部分情况都不知道说什么,也不知道如何缓解尴尬的气氛。
我经历过的很多挫折都跟人际交往有关,真诚,坦率是我的优势也是缺点,容易将所有人想成好人,不设防。因为没有语言优势,我会避免讨论别人的是非,也不会轻易将自己的私事跟别人说,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
另一个让我很有挫败感的事是在饭桌上不会表现,只会埋头吃,不会接别人的话茬。这也剥离不开小时候的经历,那时家里穷,来客人时家里会做点好菜,由于人多菜少,每次只有爸爸和弟弟能上桌,我们女孩子都是等客人吃完后再吃。到后来来客人我们就很主动地让到一旁去,妈妈也常向别人人炫耀我们懂事。
小时候的经历有不好的也有好的,让我受益的品质是要强,不服输。
在很多事情上我比一般人更能坚持,因为情商智商都不高,这种坚持让我比大部分同学过的更好。记得高二时考试成绩上我的自我评价是要强,老师的评价是你会灿烂。这是经历需无数次考试和自我评价唯一记得的一个,回首看,我的每次经历都验证了这句话。
反思小时候的经历最大的益处是学会换位思考,尽量避免孩子跌同样的坑。现在出去吃饭会尽量将孩子带上,让她习惯熟悉这种场合,以后能应对自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