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心理学家,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何不正确的地方,我只是带着好奇思考,然后就写下来而已。
我的想法来源于《朱元璋》这部电视剧,其中有一个镜头刘伯温讲到,明代的官员工资在历朝历代里是最低的。朱元璋难道不知道吗?可关键是他认为自己给高级官员的一个月工资相当于普通老百姓的一年,自己以前还吃不饱饭呢!这些官员怎么能要求他发多一点工资呢?
关键问题就在这里了,朱元璋在小时候很贫穷,父母兄弟饿死,他自己还当过和尚乞讨;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别说是大鱼大肉了,能有吃的就很满足。
所以在他当皇帝之后就倡导官员清廉,严惩贪污的官员(他目睹了元末官员的鱼肉百姓),重要的原因是朱元璋认为自己给官员的工资够高了。现实中的官员的工资并不能够养活自己,官员除了自己的衣食住行,还得养家眷,招待客人,给下人的工资也要自己出钱,如果不贪污的话根本活不下去。
朱元璋的童年经历也限制了他自己的思维,他无论怎么想都觉得自己给官员的工资足够了,正是童年的艰苦岁月把他雕刻得那么固执。
本人以为造成他这些思维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的,但无论如何也会拥有童年经历这个因素。也许有的人长大后的行为并不完全和童年经历有关,但总有些瓜葛,即使是成反比的,但没有这个极端怎么会有另一个极端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