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札记
莫以“减负”之名误解了教育

莫以“减负”之名误解了教育

作者: 雨街心路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06:35 被阅读6次

    文/雨街

      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文件报道,“为了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和教育部等八部门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管理水平,引导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发展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省教育厅日前发文,明确教师布置作业不得超越课程标准、超越教学进度、超越学生能力布置集体性学生作业;在小学正常上学期间,鼓励学校每周除双休日外,有一天不布置作业。在初中正常上学期间,鼓励学校每月除双休日外,有一天不布置作业;鼓励以家庭劳动、阅读欣赏、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类作业替代书面作业。杜绝作业内容和形式“繁、难、偏、旧”,杜绝机械重复性作业,杜绝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杜绝过度要求家长参与学生作业的完成与批改;教师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

      反复阅读,仔细推敲,问题还真不少。面对这样的官样文章,作为在教育一线的从教者只想弱弱的问一句:你读过大学吗?你的大学来的容易吗?你有没有过“十二年寒窗苦读”的经历?你有没有读过“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你会不会让你的孩子去农村放羊?(因为放羊也是实践活动。)如果你也是家长,你会不会无视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学习)?你的孩子近视吗?确切地说,是因为太勤奋爱学习而近视的吗?(难道不是因为玩手机游戏吗?)你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吗?(不断重复,才会加深印象,记忆深刻。)体育活动代替书面活动的依据是什么?难道二者可以等同!

      教育有教育的规律,教育有教育的特点。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作为高等动物有其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基于此,教育就变得复杂而充满挑战。因为家庭环境、家庭教养、身体状况、性格特点、个人经历、学习能力等差异,不同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孩子在不同时期也会因为生理、心理、情绪等方面原因存在变化而千差万别。“面向世界、面相未来”的中国教育,绝不是“一刀切式的减负”能成就的!

      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最优秀的孩子是家校合力的产物。如果说中国教育这些年改革最大的成就,我认为,不是素质教育,不是课堂改革,不是减负增效,应该是催生了一支有素质的家长队伍。这些家长,深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于是他们全心全意的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过程。除了配合完成学校教育之外,同时制定孩子的家庭教育发展方向,明确孩子在每一个成长阶段的任务。他们面前世界、目光长远,有计划、有理想;他们面向未来、审时度势,不娇惯、不纵容。有这样的家长,孩子能不完成作业吗?有这样的家长,孩子能被网游诱惑吗?有这样的家长,孩子能不专注学业吗?有这样的家长,孩子能不优秀吗?众所周知的陕西高考女状元邱吉尔,正是家校合力,尤其是家庭教育的优胜者。人们总是夸赞“邻居家的孩子”如何多才多艺、品学兼优,却从不提及“邻居家的妈妈”常常和孩子颠簸在课外培训的路上风雨无阻、无怨无悔。身教重于言传,我们总能在孩子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

      也许你会问,有这样的家长,要教师何用?作为家长,不管你是工人、农民、商人、还是教授,也不论你接受过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孩子的老师总比你在行。从事教育的人,从上大学开始,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一学就是四年。一旦走上工作岗位,专注于一门学科的教学,一教就是一辈子,教学智慧和经验就是最宝贵的财富,没有人可以代替。他们愿意倾其所有去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在课堂内外,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深远。一个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爱上一门学科,甚至去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那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即无形而又强大。

      无目的的奔跑是流浪,有目的的奔跑是前行。学习的目的是适应社会、立足社会,或者说不被社会淘汰。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要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精英,但最起码是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不懒惰的学生,经不起学校教育的考验,又怎么能立足社会?勤奋的孩子总在进步,懒惰的孩子不断分心。明代大文豪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详细解读了学习的要义,宋大学士“自幼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为读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抄书致“手指不可屈伸”也不敢懈怠。“行深山巨谷中,大雪深数尺,负箧曳屣”,一路颠沛流离,只为入京求学。“同舍生皆披绮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是因为读书真正让他感受到乐趣,竟丝毫不觉得自己的吃穿不如别人。宋濂用“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来总结他的学习经验,可见“勤且艰”的重要性。而对于此后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他说,“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志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勤奋且专注读书成就了宋濂。宋濂取得了“明初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成就,更是当朝重臣。所以,感谢读书!感谢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新中国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的卓越成绩不正是因为有一群“勤且专”的中国脊梁吗?不论是求学还是搞研究、做学问,不勤奋、不钻研,做不出成果。“揠苗助长”不可行,“守株待兔”更是不可取。面向未来的教育路上,提倡勤且专,拒绝懒惰! 以 “减负”之名解读教育,有失偏颇。重视学校教育,就要遵循教育规律。结合高速发展的社会实际,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让我们共同倡导良好的教育环境,让我们为勤奋的学子点赞!为致力教育的家长点赞!为专注教学的老师点赞!

    莫以“减负”之名误解了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莫以“减负”之名误解了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vk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