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今天,我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
三年后的我,坐在教室里却再也找不到当初的那种热情
高中三年,是我在这二十多年感受中过得最快的三年,也是知识积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求知能力最好的三年。可是,经历了快三年的大学生活,我却迷茫了。
高中三年只有一个目标,虽然每天看着轻轻松松,但是背后的努力付出可能只有自己看得到。
高考分数出来后,包括我妈在内的所有人都在震惊,我的老师我的朋友,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我会考的那么好(坐标北方一小县城,高考分数文科差一本线一分),而我自己也沉浸在这个错觉里。认为自己没有怎么努力,就考到了这里。
可能直到现在,我才渐渐从这个错觉里走出来,意识到以前的想法多么错误,多么痛恨当时老师同学的看法,而我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
为什么大多数人觉得我没有努力?可能我在他们下课后仍奋笔疾书时跑到了教室外面透风,在他们孜孜不倦的抄写答案时只挑了重点,在他们大声背诵时我在静静地看着重点,在他们认真完成作业时,我却只有在课前赶紧抄一下答案。
可是你们不知道的是,我在上课听讲时,即使再困也会强行让自己清醒,去认真听。不知道数学基础薄弱的我怎么啃下那些数学题,怎么做了一个本本的数学笔记,不知道我有一个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写错题。
每年一到高考季就会有一场关于教育不公的争论,似乎有些人去顶尖学府就是比外地人容易,城市里的人就是比一些落后地方的人更容易成绩好。诚然,这种观点有它一定的合理性。
有些地方的同学,在教育资源上享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他们自己没有努力吗?不可能的,他们的努力可能没有看起来那么的努力。但是我们看现在的孩子可以想到,我们的童年可能是在过家家,上树下河中度过的,而他们的童年可能是在各种兴趣班,辅导班中度过的。我并没有要批判那种方式,只是想说可能他们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就是从那个时候积累起来的。
再说回我自己,可能与我爸爸小时候的一定开放程度有关系,从小读了很多书,但从来没有强迫,甚至会在我未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帮我一起做作业。现在我才想明白,阅读能力可能就是从那时积累的吧,正是小时候的这个习惯,影响了我后来的学习方向。
说这些并不是想说我有什么优势,只是想告诉大家,不管怎么样,都要去努力。没有谁的成功是不努力得到的,可能大家的阶段不同,有的人前期积累较多,有的人就靠后期奋发图强。
今天暂时写到这里,还会不定期更新。写作新手,望大家见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