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是引导式交流而非直接给主观判断
具体过程是:跳过你要不要拒绝的讨论,而是不管你拒绝与否,你都可以看一看这段时间本来做什么(做这件事的机会成本),这样就绕开了对方的防御。
讨论完这一点之后,你再做决定,要不要拒绝还是你自己说了算。
但因为你已经通过提问看到了别的可能,再做选择的灵活性就大了很多。
大体对话是:
老公:老婆,明天人事科临时让我帮忙写一份报告,我得回去加个班,不好意思,本来答应你的看电影得推迟了。
我:啊?我本来还很期待去看电影来着,连看电影喝的奶茶和看完电影吃的饭店我都想好了。
老公:不好意思啊老婆,下周一定去。
我:上个周末你也是这样说的。
老公,我发现你好像很少选择拒绝职责之外的工作,这是为什么呢?老公:我也没得选啊,别人都开口了,我也不好拒绝啊。
我:老公,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不拒绝也是一种选择。你以前工作有拒绝过别人吗?
老公:拒绝肯定是拒绝过。
我:那以前因为什么事情拒绝别人?老公:有一次是我实在忙不开,就没答应。
我:还有其他情况吗?
老公:还有一次是我做不来。
我:还有吗?
老公:还有一次是你过生日,我就没答应。
我:老公,那你拒绝了别人之后,多出来的时间做了什么?老公:就做自己本职工作,还有家庭时间。
我:那做好本职工作、还有家庭时间,和因为帮别人而额外加班相比,你更喜欢做哪个?
老公:那肯定是前者。
我:如果你这周末选择拒绝帮人事科写报告,那周末你会做什么?
老公:陪你过二人世界,然后看场球赛,约兄弟踢场球,还可以准备一下我下周的工作汇报。
我:老公,那你还选择加班吗?
老公:算了吧。
在这段对话里,最厉害的一个提问是假如你拒绝了今天的任务,那么这个周末会做什么,而这就是假设性提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