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文王(约公元前309年—前266年),也称赵文王,嬴姓赵氏,名何,战国后期赵国第七代君主,赵武灵王次子。赵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太子丹继位,即赵孝成王,成王的母亲赵太后辅政。趁着赵国主少国疑,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很快拿下了赵国的三座城池。危难之际,赵国向齐国求援。齐王提出一个条件——让赵惠文王的小儿子长安君为“质子”,也就是到齐国当人质,这样才能出兵。
可是,太后舍不得长安君,不同意。为此,大臣们极力劝谏。可是赵太后执意不肯,并放出狠话:“谁再敢跟我提让长安君当人质的事儿,我就用口水吐他!”这怎么办呢?大家左右为难。左师触龙决定去碰碰运气。看来,直来直去劝肯定行不通。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劝太后呢?为此,触龙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他决定打“三张牌”。
第一张牌——“身体牌”。你不是不让大家提长安君吗?好,我不提。我和你唠家常。触龙见赵太后时,故意小步快走,最后,慢腾腾地在太后前坐了下来。小步,说明身体有情况。快走,是对太后的尊敬。此时,太后正盛怒以待,专门等着触龙来触霉头。可是,你急我偏不急,你想听我说,我偏磨磨叽叽不说。太后见左师不慌不忙的样子,只好也一言不发。这时候,触龙终于说话了:“太后,老臣的脚有病,不能正常走路,所以才这样,失礼了。因为腿脚不好,这些天也没来上朝,好久未见您了,不知您身体怎么样?”看触龙多会说话——我不是来当说客的,我是来看您的,而且是带病坚持来看您。够感人的!太后仍然怀有戒心,她答道:“我挺好的,虽然腿脚也不太好,但是出门有辇,并无太碍。”
“吃东西怎样?”
“只是吃点稀粥。”
“我有时候也吃不下饭,这不,前一阵子我强迫自己每天走三四里路,锻炼一下身体,这样有助于消化,吃的东西就多了点。”
“我可没那份闲心,走不了那么多路。”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唠起各自的身体来,气氛开始缓和,太后的脸色也没有先前那么难看了。
触龙不失时机地打出第二张牌——“亲子牌”。触龙说:“太后,老臣有一事相求,请您务必答应我。”“什么事?该不是关于长安君为质的事吧?”太后心里想,脸色又要变。
“我有一个小儿子,我十分喜爱他。臣老了,不知哪天离您而去,但我放心不下这个孩子,所以希望您能让他到宫中,谋一个宿卫的职位。”
“啊……这事好说。你儿子多大了。”
“十五。”
“难道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
“有时候比女人还厉害!”
“不可能吧,我觉得还是女人更疼爱自己的小儿子。”
触龙成功地把太后引到“小儿子”身上。触龙说:“你说女人比男人更疼爱小儿子,我看不对。你对自己的女儿就比对小儿子强。”
看太后“上套”了,触龙不动声色地打出第三张牌——“燕后牌”。燕后是赵太后的女儿,当年,为了国家利益,赵王把女儿嫁给了燕王。临出嫁时,太后拉着女儿的手,哭得不成样子。女儿远嫁燕国后,她无时无刻不想念她。可是,想归想,她打心眼里不希望女儿回来。为什么呢?她希望女儿与燕王恩恩爱爱,多生儿子,这样,女儿的后代可以世代做燕王,赵燕两国世代友好。
触龙说——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如果爱他们的孩子,就要为他们的长远做打算。太后正是从长远考虑,才让女儿远嫁燕国的。虽然女儿受了苦,但是却为赵国立了功,赵国人会永远记着她。可是,现在赵国有难,太后却不让自己的小儿子长安君为国立功,不能让赵国百姓记着长安君的好,显然,太后并不是真正爱长安君,所以触龙说:“太后疼爱燕后胜过长安君。”
触龙最后点题,终于说服赵太后同意让长安君为质,而齐国也如约出兵,解了赵国之围。赵国人子义了解这件事后感慨地说——
人主之子,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持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于予乎?
国君的儿子,是他的骨肉至亲,尚且不能让他没有功而受尊位,没有付出而拿薪水,享受金玉如山的财富,何况我这个普通人呢?
触龙成功劝说赵太后让她的儿子到齐国做人质,他告诉我们劝谏要讲究艺术。有句话叫“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所谓一样话十样说,都是讲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而不能一味地直来直去。
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如晏子、淳于髡、触龙、优孟等都是劝谏的高手,他们的说话艺术值得学习。平时我们与人相处,难免会提一些意见、建议,虽然这些意见、建议可能很正确,而且毫无敌意,可是,因为方式方法不当,也可能引起反感,甚至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有一句歇后语,噘嘴骡子卖个驴价钱——吃亏就吃在嘴上。
当然,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主题,那就是父母如果真心爱自己的子女,一定要为他们的长远考虑。国君的儿子尚且不能无功受禄,我们普通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奋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