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不知是何方“神圣”,最后才知道:总算有一个胡传海老先生在“书法界”当义务的“清道夫”,时不时斗胆来几句阴阴阳阳嬉笑怒骂不温不凉博人一乐的“书法”“卷首语”,把今天一些满天飞的众多找不着北搅得“书界”像一个杂乱无章人声鼎沸的“走鬼”交易市场“死磕硬碰得血肉模糊”的大小“书家”们赎回了自己。
这些“书家”们太在乎“眼前的浮利”与“身后的虚名”。在不入流的众多大赛中捐“几文”银子,拿几顶“吓死人的大奖”,得几次“大得无边的书家”封号,就真的把自己当一码光宗耀祖、福禄庇荫子孙的大事了。
其实书法艺术的这道门,只要是一个人都可以大摇大摆的进去,能不能成气候,那就要有天赋加勤奋再来点点造化不可。没有天赋与造化,你就是天天勤奋得吐七七四十九次血都不行!艺术有艺术的规律,它与智商的高低无关。
什么叫书法艺术?«辞海»解释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指毛笔书写的方法”。«现代汉语词典»云:“书法是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则详细写为:“书法是书写的艺术,涉及字形和书写技巧,要求字体各部分布局恰当、比例协调,让行家认是艺术品”。并特别强调“东亚书法历来是跟绘画同等重要的艺术”,“中、日、韩三国的书法是一种纯艺术形式,都是在汉语书面形式的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部西方综合类字典(非专业工具书),«大美百科全书»更是舍得血本,不惜用整版篇幅做书法艺术的文字介绍和刊印书法精品。这说明书法不仅在中华民族艺术殿堂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亦被世界公认为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
这简简单单明明白白的几段话告诉了入门的“书手”门,不要轻易产生艺术家的幻觉。“书家”不但要有天赋与造化,还要一年一年的熬,一天一天的写,一笔一笔的画。要想找终南捷径,那只有找一家“书家协会”的“干活”。君不见国有国“书家”协会。省有省“书家”协会。市有市“书家”协会。县有县“书家”协会。说不准哪一天鲁迅笔下的阿Q先生活过来也会在末庄搞一家末庄“书家”协会,而阿Q先生凭着画瓜子圈的工夫,也能弄一个“书家”协会主席干一干也是说不准的事。
中国的书法源远流长,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十一世纪近十万件卜骨所刻的约两千个符号始,发展成周朝的 大篆,到秦朝李斯改为小篆。在中国书法艺术五大书体,篆、隶、真、行、草中——篆是根也是本。
篆书修长,横平竖直,笔划粗细匀称,结构连贯,疏密适当。
隶书扁平,笔划雄厚娇柔,活泼舒展,美观庄重。
真书方正,笔划清秀,点划分明,运笔拘谨,各点划自为起止,不相牵连。
行书笔画圆活,血脉流畅,启程分明,照应严谨。
草书简洁,舒笔流畅,笔划秀丽,豪放刚劲,字字传神。
历朝历代可数的冠以“国粹”级的书法大师没有一位会愚蠢的什么也不做把写毛笔字用来当一张永久性的饭票来过活。一开始只是把书法用来完成人生理想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简单的技能。抱着健康、安静的心态。用书法去成就自己一生其它的伟业。直到某一天“横看成岭,侧成峰”冷不丁在书法界功成名就,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很偶然的事情。于是就有了“挥豪落纸如云烟”“阆风游云千万朵,惊龙蹴踏飞欲堕。”“顿挫郁屈,气踏欧虞”。“孤蓬自振,惊沙坐飞。”……像狂风似暴雨,升天入地,有豪荡感激的旋律!于是,才有“奔蛇走虺”“骤雨旋风”“笔激电流”“山开万仞峰”,“拔山伸劲铁”“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敢笔歌墨舞、傲视天下群雄,显现出雄放不羁颠峰造极的书艺首领之狂态。
而今天书界的一些“书家”们,刚刚拿得动毛笔;识不识得老祖宗的汉字无关要紧,看不看得通传统书法没关系,写几幅没章法无笔顺乱布局比例长短大小不分、疏密宽窄肥瘦不齐或超越或不要汉字基础……临了三五天字帖就大吹大擂滔滔不绝地卖弄推销;狂妄得把创新常挂在嘴边,硬是说发现了点什么。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书法艺术创新,也不知道书法艺术创新的鼻祖是谁:秦代李斯首创小篆,汉代蔡邕传首创八分体,将汉隶推上成熟化。魏人锺繇将民间的行押书正规化,名为章书,即楷书的前身。汉末张芝传化章草为今草,被誉为草圣。晋王义之首创行书新体,被尊为千古书圣。综观历史上下几千年,在书法艺术这条长河里,创新的领军人物寥寥无几屈指可数。而今,在书界处处可见的“创新”者,的确是不自量,无自知之明,给自己那几幅歪歪斜斜“创新”的书法大作冠上大名,墨水未干就想挣白花花的银子花。可能吗?!到头来不是自欺就是自恋欺人,落下天大的笑柄。
任何艺术,特别是想在书法艺术上成名成家的书手。一旦发现了自己有艺术天赋,就应勤看勤思勤练,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一个字一个字的练,把笔顺(特别是草书)弄通弄懂。还有,如执笔双钩单钩运腕枕腕提腕悬腕中锋侧锋回锋折锋逆入平出藏头护尾无往不收牵线疏密笔断意连……要搞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透彻见底。用艺术的天赋去分解出每一个字笔画长短、高矮的“黄金”比例线。总而言之就是——“意在笔先,字居心后”。“为书之体,须人其形”、“行行要有活字,字字须求生动”。“随形而绰其态,审势而扬其威”,心中没字别动笔。挥毫就要“如人坐卧立行,奔趋挹让,歌舞擗踊,醉狂颠覆,各尽其意态,方为有得”。要知道“倘一点所失,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只有这样对一幅作品的结字造型去严格要求,说不定有一天有人慷而慨之舍得多看你的一幅字两三眼,那你祖宗积大德也算相当不容易的事了。
书法作品真要冠上“艺术家”三个字,就要摁住一条死理才行:有文化的内行看了作品后大吼一声——好!没文化的文盲看了作品后也吼一声——好!内行看出了行间字里俊秀挺拔沉雄苍健,虎卧凤阙…… 的“门道”,不错!外行人看出了字里行间婀娜多姿,行云流水,回肠荡气……的“味道”,错不了!这大概就是一件书法作品的魅力情感、观象成功的艺术品了。
秦砖汉瓦魏碑晋帖唐诗宋词————至今还剩下谁了?千万别在汉字毛笔书法上去讲创新,沉淀了几千年的书法艺术绝对不是吹牛吹马用喇叭书写出来的。能继承传统“书艺”的“书家”都相当有限。要不近代的大中国死去与活着的上千万 “书家”,没有一位能贴上二王还有颜、柳、欧、赵、苏、黄、米、蔡……几十位历史上寥若辰星的书家名字后面。把书法传统艺术全搞明白的人更是稀缺。开口闭口讲创新的人没得叫人恶!原因很简单,因为古人的衣食主行……都离不开毛笔。古人写毛笔字有群众基础,一有群众基础就一定能出高手,看一看今天奥运“国乒”众好汉,就什么都明白了——反正信不信由你。
而今天远离毛笔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因为生活不需要它!即使有一部分人写一写毛笔字,大多数“书手”都怀着消遣娱乐健身或揣着功利名望的邪念捏着一管毛笔充风雅、一挥毫就比例失调疏密紊乱、点画狼籍,胡乱涂鸦,糊弄“鬼”去吧!很多时候有人夸你两句也是想悦你的耳目——千万别当真;一当真就全完个球!要不今天的泱泱中国什么“家”都缺,就惟独不缺处处凑热闹你方
唱罢 我登场的——书法家同志。
赣南竹山下梅子坑蜗居一夫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