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自飘零水自流》作者:杨奇。这是一部全程记录李清照生命历程、解读其作品思想内涵的书。朋友送的,比较喜欢李清照和她的诗词,就认真研读了起来。
李清照是一个矜持与豪爽并存,庄重与冒险兼有的诗人,诗家三李之一(李白,李后主,李清照)。后人根据她的文集《漱玉词》推断,她是济南大明湖畔人。
一、童年时期
一岁丧母,“其母善文”,后母——大伯母对她视如己出,爷爷出自韩公门下,文武兼修,算是小清照的启蒙老师,爷爷的素养和学识,对李清照的影响比较大。父亲李格非拜在苏轼门下,成为“后苏门四学士”之一,如此书香门第,李清照从小受渲染,潜移默化,自然积聚了很多文化修养。八岁,师从晁补之,晁补之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在这些人的关爱下,李清照的童年还是快乐的。
二、青年时期
十六岁随父进京(公元1099年),写出
如梦令(忆海棠)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轰动朝野,因善于写瘦,被称为李三瘦。
公元1101年,与礼部侍郎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妇俩酷爱金石,称“金石癖”。赵明诚著《金石录》达到古代金石著作的高峰。这段时间,李清照感到还是幸福快乐的,自称快乐为“葛天氏之民”。葛天氏之民:比喻整日快乐,没有忧愁之人。
三、壮年时期
赵挺之在“党争”中败北,他死后,三个儿子入狱,三个月后释放,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赵家乞归故里青川,开始了屏居乡下的生活。在乡下的十多年里,李的生活是幸福的,她甚至发出“甘心老是乡矣。”的感慨。
在屏居青川的十年里,她一心辅助赵明诚编写《金石录》,受晁补之影响,写了一篇文章《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词必须与诗区分开来。词论是:
1、第一次论述诗词特点的文章
2、第一次提出将诗词分开的主张
3、第一次出自女性之手的文学批评
只是当时却饱受非议,彻底打击了李的信心,再也没写过论词方面的文章,只一心填词。
《金石录》主体修完,赵明诚再次出仕,明诚纳妾,清照独守秦楼,赵明诚身居要值,权倾一方,沉迷于享乐,荒废“金石之志”,开始“冶游章台”,李清照开始逐渐独立,远览觅诗。孤独的生活造就了她诗词创作的小高峰,后人称她这一时期的作品为“绝唱”,最为著名的是: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暮年时期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病逝于江宁,时年,李清照46岁,无子嗣,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丢失了大量的藏品。
公元1132年,李清照到杭州,再嫁右承侍郎——张汝舟,张贪图她的藏品,三个月后离异,这次短暂的婚姻给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公元1143年,李清照将耗尽心血编制成的《金石录》进献于朝廷。此书对于史学,考古学,金石书法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李清照晚年生活凄凉,在杭州西湖居所离世,享年七十一岁,葬于西子湖畔。
李清照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通诗词,为后世留下许多经典诗词,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