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知识分子的态度与观点包装起来,是当今最有才智的人在做的最活跃的事业之一。从独创的华丽辞藻到经过审慎挑选的资料与统计—目的都在让人不需要面对困难或努力,很容易就整理出“自己”的思绪。——出自《如何阅读一本书》
随着网络的普及,讯息分分秒秒,瞬间万新,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讯息效率实在太高了,根本不用自己做结论。他们直接将包装好的观点装进自己脑海中,不用思考,人云亦云。还有就是立场不同,看问题出发点也不同,造成了片面性的看法。在这些庞大的讯息面前如何不随波逐流,抗拒着引诱,真的不好把持。
还记得“罗一笑”事件,朋友圈给刷屏了,当时出于对那位爸爸的可怜也转发了。接着过了一天,各方讯息、新闻报导了。有对这事持同情态度的,也有对那位爸爸咒骂的,说卖文,这样的传播对社会影响不好。甚至把他的私人事情,房产等等都起了个底。各路媒体的轰炸,这无疑对这个家庭是雪上加霜。
说实在的,我和那些持谩骂声的,爆人隐私的,不也是被网络潮流推着走。思想也是给转发的那些文章左右着,带着自己不加思考的意识,就下了结论。
一直以来,很多人的认识都习惯标签化的,非黑即白,你这是对的,你这是错的,把自己认为的拿出指责别人或枉加指导。
在这多元化世界里,很多事情都是多种可能性,仁者见仁。学会站在线圈外面看世界,眼见不一定为实,客观看问题,不妄下定论。
一两年前,网络便捷,到处都兴起了线上报班热潮,免费的,付费的,琳琅满目。先不说学习郊果怎样,报班不多的话一个接一个听看,报多到一定数量,信息过载,没法一个一个“打开”处理。人的精力有限,讯息过量,无法及时处理,反而给人带来焦虑。
在这方面自认还是理性的,一面报了亲子班,另一面抱着圈妈,对于我这种不求上进、安逸类型的,(人家已经DISC了,我还在看《如何阅读一本书》,希望圈妈别嫌弃),不会给生活造成紧迫感,刚刚好。
2017,跟着圈妈妈逼自己一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