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 -《刻意练习- 第2章- 大脑的适应能力》

读书 -《刻意练习- 第2章- 大脑的适应能力》

作者: 一念之间一心向阳 | 来源:发表于2020-04-24 23:42 被阅读0次

    大脑的适应能力

    第一部份:研究试验的过程 ---- 引入主题

    众所周知,体育锻炼能让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产生清晰可衡量的指标或肉眼可见的改变,比如耐力增强了或肌肉增多了。相对而言,还有一些训练(如弹奏乐器)能改变我们的大脑 ---- 虽然大脑的改变我们肉眼无法看见,但也有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结构和运行会为了应对不同的心理训练而改变。
    本章开始的研究试验以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为研究对象(据说伦敦交通环境很复杂,对出租车司机而言路线规划时间很复杂的事),试验大致过程如:

    试验阶段 实验组 对照组 观察结果
    开始阶段 刚开始培训、申请出租车司机许可的79位男性 31名年龄相仿的男性 海马体大小并无差别
    4年后 41人获得许可并成为司机,38人不再接受培训 31名年龄相仿的男性 成为司机的41人海马体后部已经变大,其他人海马体后部没有变化

    从以上试验过程可以看出,随着出租车司机长期从事驾驶出租车工作大脑的海马体后部体积大一些。可以说,训练也能改变大脑,就像肌肉能越练越大一样。

    第二部份:大脑拥有无限的适应力 ---- 论证观点

    1.身体的适应能力 ---- 横向对比/铺垫
    • 1980年,一位日本人创下了连续做10507个俯卧撑的纪录
    • 1993年,一位美国人在21小时21分之内做完46001个俯卧撑的纪录
    • 2014年, 一位捷克人在12小时之内做了4651个引体向上
    2.盲人大脑如何“重新布线” ---- 纵向切入
    • 研究者观察盲人在阅读盲文时的大脑活动,发现大脑中活动的部分就是视觉皮层

    结论:和身体一样,大脑也拥有的极强适应能力(有很大空间,并非无限)

    "重新布线"这次形容地很恰当

    • 一方面说明大脑的能力是有上限的,只能“布线”不能“扩容”,映射了成人的大脑基本不能生成新的大脑细胞的事实
    • 另一方面也肯定了大脑的构造是选择和改变的,并且具有很大的适应空间
    • 最后,还能很形象地解释人和人之间的能力差别 ---- 好的“布线”和坏的“布线”是截然不同的工作效率

    第三部份:走出舒适区的重要性 ---- 解析身体适应的过程

    为什么人类的身体与大脑一开始就具有如此强大的适应能力呢?讽刺的是,他全都源于这样一个事实 ---- 单个细胞和组织在尽最大的努力是一切保持相同。

    1.身体偏爱稳定性 ---- 摆出客观事实依据

    三个事实依据:

    • 人类的身体有一中偏爱稳定性的偏向,如稳定的内部温度、血压心率、血糖、PH平衡。
    • 单个细胞也喜欢稳定性,如总是保留一定的水分、控制离子平衡(电位平衡)
    • 身体内部各种各样的反馈机制,如运动导致氧和能量供应下降->分泌激素->刺激心跳加速->增加血氧含量排出二氧化碳->产生更多的能量

    总结:
    身体平衡未被打破状态下,基本上不会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或者说不会无缘无故的改变;
    如果持续进行较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使得身体超出了平衡状态,身体就会通过各种调节机制努力使身体恢复平衡。

    2.被迫走出舒适区以后 ---- 理论分析适应的具体过程
    • 基因研究理论:细胞“打开”/“关闭”各种基因,取决于细胞内部各种生物化学系统(该理论还处在研究阶段,不过感觉还是比较接近事实的)
    • 小鼠试验:当小鼠后腿特定肌肉的负荷增大后,特定的基因就会被激活,最终小鼠的肌肉得到强化。

    总结:
    续上,当身体超出体内平衡机制能补偿的界限时,基于以上理论假设和试验结果,机体细胞会“打开”特定的基因以应对变化,目的是使身体恢复平衡。比如,长时间保持高强度的体育锻炼,身体就会在肌肉附近生出新的毛细血管和更多肌肉纤维,待到身体可以轻松应对以前感到艰难的锻炼时,也就是身体达到新的平衡时。

    虽说也知道基因是遗传物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成长。但一直没有想清楚基因是如何工作的,怎样做到如何精准控制每次要执行哪个基因序列 ---- 要知道头发丝的基因和心脏、大脑细胞的基因是完全一样的,最终表现出来的却犹如天壤之别。
    这次看到的这个“基因理论”在细节上虽然还不够完善,但整体的方向应该是对。

    机体只有在平衡被打破情况下,才会改变自身,使身体恢复平衡。在我看来,这应该使本章最重要的一个理论。
    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认真练球了还是菜?为什么减肥了还是胖?为什么努力了还是失败?我们可以说“做的还不够”,但这是在遮掩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最终情况肯定不会有太大的改进。
    而从上述的结论可以知道,当机体要改变状态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的是打破平衡状态,让改变的趋势朝我们想要的方向进行 ---- 如果球技不见长,减肥没效果,努力没收获,就检讨一下你的努力是否足以打破平衡?推一把不是一定就能做功,劳不一定有所得。检讨一下练球只是重复以前的动作?吃少了动也少了?努力的做法对了?

    3.挑战越大,变化越大,但不要太过 ---- 适应的有限性

    一个重要事实:成年人大脑中的细胞一般不会分裂生成新的大脑细胞,除了少数个例(如海马体中能生长新的细胞),绝大多数大脑部位通过强化或弱化神经元间的连接调整大脑的功能。
    处在舒适区外离得并不远的“田蜜区”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相反,过长时间内远离舒适区,即过分逼迫自己可能导致倦怠和低效。

    第四部分:练习改变大脑结构 ---- 解析大脑的适应过程

    1.音乐训练如何改变大脑 ---- 摆出事实依据
    • 音乐家在皮层各种不同部位拥有更多脑灰质

    结论:
    音乐训练以各种不同方式改变大脑的结构和运行,使人们的音乐演奏能力进一步增强。

    2.从纯智力技能到纯体格技能 ---- 大脑适应的普遍性
    • 数学家/物理学家长时间进行大量数学思考,使得大脑右侧得顶下小叶中脑灰质更多
    • 滑翔飞行员大脑中和滑翔运动相关的皮层区域中,也拥有更多的脑灰质

    结论:
    无论智力技能训练还是体格技能训练,都会早就大脑的改变。

    3.三个重要细节 ---- 大脑适应的基本特性
    • 年纪越小,训练产生的影响越大
    • 通过长时间训练来发展大脑中的某些部位,可能得付出一些代价(其他能力会被弱化)
    • 由训练引起得认知和生理变化需要保持,如果停止训练,他们会开始消失

    如果想要获得一项技能就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而如果停止训练,以往的训练结果就会渐渐丧失。此外,长时间训练某项技能,就可能导致其他技能被弱化。
    这似乎是个极差的消息,难道说学了新的就一定会遗忘旧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是否学好数学就会落下英语,学好英语就会落下数学?

    • 同一门学科或同一类知识之间存在共通性,只要做到举一反三,学习不仅不会导致遗忘旧的,反而会像“滚雪球效应”一样越学越快
    • 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看,前期学习会花费较大的时间精力,而后期复习巩固则需要更少的时间精力。

    第五部分:潜能可以被构筑 ---- 大脑如何改变可以由自己决定

    • 选择总是存在,我们可以选择待在舒适区,也可以选择走出舒适区
    • 传统学习 VS 刻意练习
      • 传统学习只涉及内在潜力,只要训练,就能发展内在潜力
      • 刻意练习不仅发掘潜力,也在构造潜力,当选择走出舒适区练习,就是在构筑自己的潜力

    总结:
    首先,大脑具备适应能力,只要经过长期有效的训练我们可以擅长一件原本不擅长的事情。
    其次,选择总是存在的,我们可以选择走出舒适区,也可以选择待在舒适区。
    综上,大脑是可以改变的,如何改变则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PS:从机器学习的角度来看,大脑就是学习机,我们的选择决定了输入数据)

    对传统学习和刻意练习的这种对比我不是太能理解。首先,内在潜力具体指什么?刻意练习强调有目的、有反馈,传统学习也不等同于没有目的、没有反馈的?

    有点鸡汤的味道,也可以说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有些人待在舒适区、满足于“足够好”,能力不会快速变强,生活一层不变只能幻想一夜暴富;有些人选择走出舒适区,构建自己的潜能,因为懂得如何提升自己,所以才能达成目标,并非全靠运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 -《刻意练习- 第2章- 大脑的适应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ct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