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篇》复习之五
《颜渊篇》最后一章,以曾子的话“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来作总结,即呼应首章复圣颜渊问仁,又作为末篇来点题,可谓含意深刻,金声玉振。同时,又照应《论语》首篇首章“学而时习之”,将“学而为人”进一步提升引向“学而为仁”。
认真分析孔子的一生,用夫子自己的话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用孟子的话就是“学不厌,诲无倦”。“学而不厌”就是“知”,是智慧;“诲人不倦”就是“仁”,是情感。知与情的中和统一,在孔子身上得以圆满体现。
所谓“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实际上是曾子对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解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君子为学,当以文会友。一切为学都有直接和间接的目的,孔子认为:为学就是为人,而“仁”则是解决人与人之间一切问题的金钥匙。
本章紧承上章,子贡问友,记曾子论友。朱子《集注》曰:“讲学以会友,则道益明;取善以辅仁,则德日进。”曾子之言,提升了朋友之道的道德境界。朱文津老师说:樊迟、子贡勤问,夫子善教,故圣贤皆从学修中来!曾子一语道破。
此章为《颜渊篇》的“压轴”之章,而以曾子之言作结,与《先进篇》之末章“四子侍坐”遥相呼应,意味深长。
曾子全篇前23章没有出现,此章突然出来“收官”,且曾子所言又兼涉到本篇最为重要的“仁”“友”两个重点,这是偶然的吗?
杨义先生以为:《论语》中除《先进篇》“参也鲁”,是仲弓编纂时留下的痕迹,其余十四章,皆曾门后学所加。《论语》中有十二章“曾子曰”,乃独语式表述,并非曾子与孔子或同门的对话,可能是曾子弟子所听闻的曾子言论。“曾门弟子增补的条目,在各篇或中间插入,或篇末压阵,其高明之处在于不落强行插入的痕迹,又能做到弦外有音,余味无穷,令人不能不佩服其为篇章学的高手。”“比如《颜渊》终篇,继‘樊迟问仁’,子夏解释,以及‘子贡问友’,最后是‘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如此篇终三章,就像开了一个讨论会,樊迟、子夏、子贡依次发言,而曾子对所谈之仁与友问题加以综合性总结。”
杨义先生进而指出,“曾门弟子重修《论语》宗旨,归根到底在于证明孔门弟子中最能传道者为曾子”(《论语还原》)。此论发前人未发之覆,对于读者了解《论语》早期编纂中,如何在“传经”的同时嵌人“传道”之生命信息,极富历史现场感与认知启发性。
“君子以文会友”,已成为后世文人非常喜欢乐道的一种交往方式。曾子的本意应该是用文化的思想来探讨道,让大家在切磋琢磨中对道的领悟更加深刻,更加明朗,进而比照朋友的仁德、善行来提升自己,这也是辅助自己提升德行的好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