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谁留下来的风俗,我小的时候,在老家那,要去溜下冰,以求一年无病无灾。
管它是不是真的,反正也无事可做,正好去外面玩一玩。我们那时,大抵就是抱的这种心理吧。
那时的正月依旧非常冷,有句农谚“正月十五雪打灯”,就是最好的证明。即使过年前后立春,也不用担心冰冻不结实,还有一句农谚叫“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燕来燕不来”。
但是,也不是一定毫无例外。我弟弟那年去溜冰,就险些出了意外。自此后,我们一家再无一人去溜过冰。
那年,我弟十来岁吧,反正还是身形很矮的时候。那天吃过早饭,他穿着我妈做的新棉袄棉裤,甩开我们这些老弱妇孺,就自己跑了。
我们大部队没走多远,就去村子后面,干瘪了一多半的河套里,最长也不到两米,秃疮一样一块一块的冰块上蹭了蹭就回来了。
弟弟,是差不多中午时分回来的,而且没走大路,是从我家后院翻墙过来的。当时,只有我和奶奶在家,我听到动静不对,开门一看,差点吓傻了。
弟弟浑身是冰,连头发都是竖起的,小脸紫一块,红一块,哆哆嗦嗦,话都说不出来。
我一边问怎么了,一边把他拉进来。他不去大屋,哽着脖子直奔奶奶住的小屋。我要跟进去,他瞪着我关门。
我们异样的声音,早惊动了奶奶,她颠着小脚走过来,我告诉她,弟弟浑身是冰。奶奶心疼地连声喊着孙子,哄弟弟开了门。我则一溜烟地小跑着去找妈妈了。
我和妈妈回来的时候,弟弟和奶奶都在哭。裤子算是给扒下来了,拿棉被子裹上。上衣还没脱下来,扣子是那种像中国结一样的扣,冻在一起,解不开。
妈妈忙拿把剪刀给剪开了,袖子也是连剪带脱,费了半天劲,总算给脱光了。
看着哆哆嗦嗦,哭成泪人一样的弟弟,暴脾气的妈妈第一次,啥也没说,啥也没问,扭头烧洗澡水,熬姜汤去了。
等到洗好了,衣服换完,姜汤也喝下去,钻进被窝,弟弟脸上好看了,妈妈才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一问,刚止住哭声的弟弟,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样又落了下来。哭够了,才抽抽嗒嗒地讲述了今天的遭遇。
原来,弟弟和几个小伙伴去了离家比较远的河。那条河直通十里洋河。靠近砖厂那有一几百米见方的深坑,那坑很深,夏天连大人都不敢下河,哪怕水性不错。
弟弟他们就选择了那,他说,他们都觉得那冰层厚,冻得结实,片又大,溜着过瘾。谁知道,溜着溜着,他就一脚踩破了冰,他越挣扎,冰破的越大,最后还是掉了进去。
好在他会一点狗刨,没让自己跑到冰层下面去。小伙伴们也吓坏了,还是有个大孩子,折了根小树,他扯着树枝爬了上来。
他还算没失去理智,还知道立马往家跑。可是水很快结成了冰,他也跑不快,跑了好长时间才到家。
奶奶听完大哭了起来,妈妈用力拍打了弟弟两下,说:“你,捡了一条命啊!”然后哭着上香去了。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弟弟的命真大!那种情况,有多容易被窝在里面。
自此,再不去河里溜冰,管它十五还是十六,风俗还是雨俗。注意安全,珍惜生命才是真理,是正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