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一:
A:XXX,给我个数据吧。
B:好啊。
(半小时后)
A:XXX,这个数据不对啊,应该要有去年的对比数据啊。
B:哦好。(内心独白:为什么不早说)
这个对话场景熟悉吗?这是经常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故事。
如果你是对话中的B,请你对A的此次服务打分,是正分、零分、还是负分?
如果你是对话中的A,请你对B在此次沟通中的表现打分,是正分、零分、还是负分?
B快速地行动,为A提供了数据,但是A似乎并不十分满意,为什么?
对话二:
A:XXX,能不能给我一些XXXX数据啊?
B:好啊。你的目的是什么?要哪些数据呢?
A:我是想看看一下这两年的……,找出差异在哪里。
B:哦,这样啊。那我给你这几个数据,然后做成这种形式可以吗?(草拟给A看)然后我建议你,为了更好地达到你的目的,应该再加入这个数据……
A:对对对,加入这个会更清楚了。谢谢!(内心独白:找他果然找对了。)
对话二中,你是A,对B的这次服务是正分、零分、还是负分。可能正分的居多吧。
而B呢,因为给别人提供了有价值的帮助,也是愉快的。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正向的发展。
这两段对话有什么不同?
最大的区别在于A的真正的需求有没有被满足。
对话一中,B没有满足他的需要。
A要数据来干什么?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了解清楚了,是不是提供数据的角度和内容就不同了。
所以,当我们接收到其他人的工作要求时,不要急于解决方案,应该先了解一下对方的真正需求是什么?问3个基本问题:
你的目的是什么?
你为什么要做这个?
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把这3个问题问清楚了,能帮助我们了解对方需要背后的需要,让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才能让对方更满意。
对话三:
A:XXX,找人修一下投影仪吧。谢谢!
B:好。
(第二天)
A:投影仪修好了吗?
B:昨天你说了之后,我立马就找人修好了。
A:哦。(内心独白:修好了,也不说一声呢。)
对话三中的B也快速行动了,解决了问题,而且也做好了,但是A似乎也没有特别地满意,B是不是很无辜,这真让人沮丧。问题在哪里?
对话四:
A:XXX,找人修一下投影仪吧。谢谢!
B:好。
(3小时后)
B:投影仪修好了,你要来试一下吗?
A:这么快啊。好啊,我马上去试一下。
(10分钟后)
A:好了,可以用了。谢谢。(内心独白:做事效率挺高的嘛。)
此时,如果你是A,对B的服务打几分?应该是正的吧,而且心情也应该不错。为什么?
因为A感受到了B不仅快速地行动了,而且解决了问题。
那B是怎么做的呢?
B做了一个简单的动作:给A打电话,告之修好投影仪,并请他来试一下,确认是否能使用。
这就是完成并确认对方提出的需求是否被满足。只有当提出需求的人明确地感受到自己的需求被满足甚至被超越,他才会对对方的服务、支持、帮助满意。
同时,宣布完成并确认对方是满意的,也能让我们体会到,我们的工作有价值,也能提升自己工作的信心和愉悦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