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给坑害孔子的人》-019-朋友之义

《给坑害孔子的人》-019-朋友之义

作者: 游梦僧 | 来源:发表于2022-01-12 11:51 被阅读0次

    《论语》原【第10乡党22章】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杨伯峻译文】朋友死了,没人办丧事,孔子说:“我来办。”

    【钱穆译文】有朋友将死,其人没有归处,先生迎之来,说:“病中在我处寄居,死了在我处停柩吧!”

    【李泽厚译文】朋友死了,没有人收殓,便说:“由我来负责丧事。”

    【注】三大家基本情况: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

     

    【游梦僧直译】朋友死,无处所停殡,(孔子)说:“到我那停柩待葬。”

    【游梦僧意译】朋友死,无处所停殡,(孔子)说:“到我那停柩待葬。”

    【详解】《论语》此章,如果与《论语》其他的章句无所关联的话,就会出现“主语不明确”的问题——谁的朋友?那话又是谁说的?

    实际上,《论语》此章与“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章是上下文关系,有是前文的主语“子”(即孔子),后文因前省略而省略之,合情合理。

    “于我殡”的“于”字的解读,看得出来,杨钱李三老都有点招架不住。其实,并没有那么难,顺着“无所归”来解读,就水到渠成了。

    “无所归”的“归”字,必须从后文,才能推断得出它的意思。后文孔子说“于我殡”可知,孔子为仙逝的朋友提供的是“殡”,由此可以推知,朋友死后,所缺者,殡之所也,也就是说,缺停柩之地。

    为什么孔子这个朋友“无所归”呢?《论语》并没有交待,因为这不是重点。可能是无依无靠之人,也可能是“茅屋为秋风所破”。

    故,“无所归”,就是“无处所停柩”。

    所:处所;地方。《诗·商颂·殷武》: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无所归:没有处所停殡。

    朋友死,没有处所停殡,那作为朋友,最应做的是什么呢?就是给个处所,让朋友有处所可以停殡。

    怎么给朋友个处所可以停殡?孔子毫不犹豫:“到我那里去停殡”!

    有人说:“‘无所归’指的是没有墓地。”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孔子就应该是帮忙找墓地,而不是叫到他家去停殡,停殡仍然是可以在死者家嘛。所以说,“‘无所归’指的是没有墓地”,不通!

    于:往,到……去。《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殡:本义:停柩待葬。《说文解字》:殡,死在棺,将迁葬柩,宾遇之。

    于我殡:到我那儿停柩待葬。

    《礼记》“宾客至,无所馆,夫子曰:‘生于我乎馆,死于我乎殡。’”钱穆先生以此把《论语》的话解释得有点过了头。

    注:“生于我乎馆,死于我乎殡”,本僧认为断句有问题,应该是“生,于我乎馆;死,于我乎殡”。

    其实,两处即使是记一事,但起点却是不同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礼记》所述,朋友来之时,只是重病垂死,但仍活着,所以先“馆”,即提供住处,故说“生,于我乎馆”;待其仙逝,再“殡”,故说“死,于我乎殡”,合于情理。

    而《论语》此章,已明确“朋友死”,“馆”就无从谈起了,只能直言“殡”。无须考虑太多。否则,无边界地延伸,那就无穷无尽了。

    南宋朱熹在他的《论语集注》中说:“朋友以义合,死无所归,不得不殡”。言“不得不”,差矣。即使是朋友,葬而不殡,亦足见朋友之义矣。通俗的说,朋友死了,作为朋友,能做到帮他收尸(葬),而不大摆棺椁于自家堂前(殡),已是大义了。又何言“不得不殡”呢?

    孔子见“朋友死,无所归”,孔子出钱把朋友葬了,已尽常人所理解的朋友之义了。也就是说,孔子对于这个仙逝的朋友,只葬而不殡,即已无可厚非。如今他直接把其当家人仙逝,而停柩于自己家而殡之,可谓大仁矣。

    朋友死,无所归,而殡之,此之谓“行仁忘利”也。《论语》以实例说明“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也。

    《论语》此章,解读完毕。

    敬请继续关注《游梦僧解论之<给坑害孔子的人>》系列文章。同时,欢迎在后面打赏支持,谢谢

    10乡党22原文】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游梦僧直译】朋友死,无处所停殡,(孔子)说:“到我那停柩待葬。”

    【游梦僧意译】朋友死,无处所停殡,(孔子)说:“到我那停柩待葬。”

    版权所有,请尊重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坑害孔子的人》-019-朋友之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hw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