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就是命运吗?或许,智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重要。
1990年新罕布什尔大学约翰·梅耶和耶鲁大学彼得·萨洛维两位心理学家撰写的文章,首次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
情绪智力,即情商的出现,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人生成功的因素。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受到“情绪智力”这一概念的启发,在系统研究情商理论的基础上写就《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这本书出版后即在美国企业界与教育界掀起一阵情商旋风。
在书发行的二十余年间,“情商”这一术语早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长盛不衰,影响了数代人。
著名实业家李嘉诚提出了“用智商解决问题,用情商面对问题”的商界新理念。越来越多的企业界人士意识到,培养员工的情商和赚钱同样重要。
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发现培养孩子的情商与培养孩子的智商一样重要。同样,在职场中,越来越多的白领阶层发现“情商”时调节心理脆弱、抑郁、压力过大等状态的最佳方式。
这本书不仅打破了长久以来智商的天生决定论,更为心理学界探讨已久的“情绪智慧”问题提出关键性的解释。
1990年新罕布什尔大学约翰·梅耶和耶鲁大学彼得·萨洛维两位心理学家撰写的文章,首次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
情绪智力,即情商的出现,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人生成功的因素。
许多的家庭重视培养孩子的文化、智力,天天送去这个那个补习班,他们从不让孩子干一点事情。还有一些父母因为孩子是独生子女,特别溺爱,也不让他们干家务。导致孩子很大,生活仍不能自理。相比于日本和瑞士,有很大的差别。
在日本,孩子刚满一岁时,母亲便会把他们放在雪地里,让他们自己滚、爬,直到学会走路,他们知道:只有在恶劣的环境下,才能锻炼其意志,培养吃苦精神。
在瑞士,从一岁起,父母即使看到孩子摔倒,他们似乎也无动于衷;如果孩子很久不肯站起来,他们也只会鼓励孩子,而不会动手拉他们。他们知道只有自己站起来,不用别人的帮助,才能在面临下一次挫折时能再一次勇敢地站起来。
挫折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好了就如一把利剑,使用得不好会把自己弄伤。而其关键在于本身的情商,情商不仅仅是一个值,还是一个人面对压力的精神状态。
一些智商高而情商低的人,在今后发展会很困难,甚至连挫折都无法面对。报纸上也写了一个成绩很好的高三女生,因为考不上重点大学,而跳楼自杀了。
这个活生生的例子给人多大的教训!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并不鲜见。他们都是因为情商不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不强而导致的。
这又引发了我们深沉的思考:情商重要还是智商重要?我认为答案十分明确:情商比智商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