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我这一生为何而来
昏昏沉沉睡了一天,估计是生理期临近的表现,电视剧《曾少年》看了部分桥段,决定看看原著,看看原著里如何描写秦川的情感脉络如何勾勒的,看纸质书的氛围感没有,每天都是星期天的感觉,写点东西也懒得动笔,感觉编剧的时代感不强烈,很多细节不是特别的复合实际。
但是秦川和谢乔的感情线确实是主线,也是我觉得特别喜欢看的,不客气讲肖千禧和何晓舟的戏我会手动跳过,我觉得特别的虚假,作者按照他的想象给三对人物的感情线索,都是按照我们熟知的套路来的,但是结局是完美的,观众也希望看到这样的结局吧,说实话杨澄和王莹感情线让我想起了宝玉和黛玉。
人类获得财务是为了生存,而生存本身没有意义,就像我正在读的手边这本书里写的,我们在命运和时代的大背景下,被裹挟着往前走,比如次贷危机,比如地震,比如分开去 留学,比如背井离乡,每一个被破如此的背后,也存在主观能动性。
女儿看我追剧,问我好看吗?我说没有感情经历的人,是不会觉得好看的,因为没有感同身受。
曾经自己也在秦川开始喜欢乔乔的年纪爱上了别人,不是青梅竹马,但是就是一瞬间的喜欢,坚持了七年,最后还是抵不过事业和前程,所以我觉得三对恋人的感情中很多我们普通人的影子,双向奔赴需要很多的勇气和运气,最后 也不一定有好的结局,比如剧中的秦茜和一辉,轰轰烈烈的爱距离我们似乎远隔万里,也是两个相爱的人性格使然,但是作者和编剧一般不会安排好结局,剧中还有几段谢婚姻的戏,比如杨澄妈妈和爸爸的家庭,他妈妈希望自己的先生能像秦川对待乔乔那样守护她在意他,可是社会地位和现实,是婚姻生活和恋爱不容,没有那么燃情的激烈,每天都表白会很累,不带感情色彩的去经营一段亲缘关系,是这样子家庭结构和家庭状况的人家必须的素质,谈爱不是不可以,是在其他事情之后才能说起的吧,所以我们普普通通的人,会向往美好的生活,从美好生活的高端来下来的人,才会知道高处不胜寒,说到底,感情就是一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爱与被爱,付出与接受,哪些让你觉得舒服,让你觉得心头一动,就是我们说的幸福时刻吧,2006年夏天的这个时候,我在武汉开会,公司聚餐结束,我拿着电话在长江边上,被同事拍下,照片依旧躺在我的相片薄里。那天回到酒店我用酒店的信笺给现在的老公那时候还是男友的她写下了我当时当刻的心情,如今那时那刻的思念的心情已经无法回忆,只有相片和信笺作为见证留在那里。
2005年我因为多年守护不曾回头的初恋男友无果,决定北漂,很幸运的是我从网上认识的朋友刚好在后现代城附近有房子可以同租,横下一条心,独身也不错的,以我的能力到哪里都会适应的比较好,说不定事业顺遂可以抚平伤痛,估计是年少轻狂吧,家里阻拦我也没有管,毅然决然的离开家。
那个我穿着高跟鞋在写字楼间穿梭,然后把鞋跟别进下水道的铁艺栏杆里的画面特别的搞笑,那时候北京的物价是一个15平米的小屋1500元的资金,北京的三环边上,如今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了,这也是之所以我喜欢看《曾少年》的原因吧,徐琳身上有我的影子,我身上有谢乔的影子,秦川对爱情的执着,或者我更像是王莹对杨澄的感觉,完全了解与接受,但是对方可能只是利用了我喜欢他的事情,在朋友间炫耀一下子而已,自己爱上一个不懂得什么是爱的人也是挺悲哀的,我小时候不太看女生都看的琼瑶席娟,只是喜欢武侠小说里对爱情的描写,伤春悲秋的多,现实奔赴的少,唯有黄蓉和郭靖让人钦佩。
写了这么多,拉回现实的婚姻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形容生活中都是小事,但是每一件小事也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比如发面蒸包子,就像一个项目你要很好的去完成,除了你自己要做到,观众也得配合才行。蒸出来不好吃,群众不买单,蒸出来巨好吃群众很捧场,哪一个是成功,都是,只要你做,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踏踏实实的做,我喜欢秦川在“干爹”面前对乔乔说的话,努力往前走,是要我们每个人赤条条来到世间,无论是否努力向前,最后都要赤条条的走,我们只有情感链接是无法替代的,精神上的支持的所在,生无可恋可能就是
所有的遗憾中的遗憾吧,李玟,张国荣都是这样想的吧,那种痛是痛彻心扉,失去药物的控制后,像无边的黑暗席卷而来,无法躲藏,无力摆脱,最后才会那样离开。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中,现实中没有错付的终身。
40分钟闹钟响起,回过神的我,看看我发的面小高姐的视频里说,发到两倍大,我用了刚好500克面粉,蒸肉龙,蒸包子都可以。
40分钟的间隙我瞎想了很多都被爱写下来了,待会儿包子熟了给大家上照片!
嘻嘻平常人的生活就是项目管理的范本。期待我在今年的暑假解锁更多美食,下一个我准备挑战冰淇淋(复刻哈根达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