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孔子《论语·宪问》
有人问子产这个人如何。孔子回答说:“他是个惠及人民的人。”问子西这个人如何。孔子说:“他呀!他呀!”问管仲是个怎么样的人。孔子说:“这人啊。他夺走了伯氏骈邑三百户的封地,伯氏只能吃粗茶淡饭过日子,对管仲终生没有怨言。”
这里讲三个人,一个是子产。孔子对子产的认可很高,做了很多惠及人民的事情,所以是否给普通人带去了恩惠是衡量一个君子的重要标准。第二个是子西,这个人不怎么样,无论是郑国的子西还是楚国的子西都有点反面角色的感觉,楚国的子西当时害怕孔子去了楚国抢走他的位置还刁难孔子。但是孔子对刁难他的人或者人品不咋地的人不愿意去评价太多。第三个人就是管仲,等于是管仲亲自把伯氏的家给抄了,然后伯氏还觉得管仲很公平、公正,对管仲一辈子心里没有任何怨言。
要做子产和管仲,一是有利于人,二是处罚他人公平、公正,让接受惩罚的人心服口服。这两点如果做到了,那么这个人也就非常了不起了。子产这样的惠人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利他思想,《道德经》不也是说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做人嘛,就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有利于家庭,有利于祖国的人。总是想着自己能给他人恩惠,而不是想着他人给我恩惠。也就是说,在工作中我能为公司创造什么价值?哪怕我是老板,我对这个公司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当然这个是每个人都应该考虑的。我能够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为国家创造什么价值?就是我能惠及到多大的范围,决定了我的德行有多厚。就像发生疫情的时候,很多人在说自己这里没有吃的,或者吃的不够好,希望都能够多发一些。但是也有很多人思考,我能给大家带去一些什么?哪怕没有钱我是不是还能为大家做点什么?这就是在重要的时刻同样拥有惠及他人的思想。
还有就是要像管仲一样,让接受惩罚的人从心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愿意心甘情愿地认错、改错,这一点自己一定要做到无私、公平、公正。这样的话就是没有人会有怨言,这是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大家都会很耐心地沟通,就像行政部门或者直属领导给员工的一些处罚,大家觉得都能认错,都能心甘情愿地接受。首先自己要做到榜样是第一位的,这样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否则还没开口别人就不待见了,怎么会心甘情愿呢?
我觉得人要是能够做到这两点就非常了不起了,也是我们做人应该追求的标准和榜样吧。一是惠及他人,二是做好榜样,让接受处罚的人心甘情愿地认错,没有任何怨言。在公司里就是让努力的人,有价值的人得到更多的恩惠,在特殊困难的时候需要帮助到员工,但不是把钱给偷懒的不干活的人。让犯错的人接受惩罚和让价值不高的人降薪或者重新竞聘大家都没有任何怨言。一句话:赏罚分明,惠及天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