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北京并不是冲着北京来的,是冲着老公来的。因此,在来北京前,我并不理会北京如何,不管它好还是坏,都和我无关。我要到有孩子爸爸的地方,给孩子好的原生家庭。如此而已!于是义无反顾,破釜沉舟!
在最初的两三年,凄凉感特别明显。新工作不适应,没有什么朋友,平日里举目无亲,有不顺心的事情不敢跟家人说,无法跟朋友说,本来眼窝就浅,动不动眼泪就扑拉扑拉掉。又得躲着孩子,自己就趁着她跟小朋友玩的时候,假装在操场跑步,一边走一边哭。哭够了,牵着娃娃的小手回家,笑嘻嘻讲故事,安抚她的坏情绪。漂在北京的感觉特别强烈,无依无靠。倘使孩子爹稍有不慎,做了惹我伤心的事情。新仇旧恨一股脑上来,就会前尘往事勾出一串,恨不得连上辈子的帐都清算一下。理智一点也明白是自己在为这种漂泊感没事找事。
漂泊感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失去价值。离开公立学校,从教高中到教初中接着教六年级。觉得自己业务水平江河日下,原来后脊梁那点傲气,都龟缩成一团,稀里糊涂不知道哪里去了。从心眼里卑微起来。一切从头开始,打点行礼,准备远行。失去自信力以后,人就会变得颓唐,接着失去自我追求。然后就是自我否定,抱怨和茫然。
漂泊感的最后一种表现是缺少志同道合的人!人在少年时遇到的朋友往往很快就能交心,接着过从甚密,接着鬼混在一起,几十年过去了就成了知根知底无所不谈的哥们儿!新的城市新的同事,不敢说深道浅。既恐人嗤笑又怕人厌弃。况且各忙各的,又不容易推心置腹,没个时间将心比心。
最初来京几年,就如同早秋飘零的落叶一样,凄惶恐惧,落魄小心。
但日子终究是这样过下去了,身边的人走走停停,留下的总比离开得多。慢慢总会品评出哪些是合意的哪些不是,内心的戒备慢慢散去,端着的面孔也最终放下。于是又复归自在了!年轻的小姑娘们又开始过来把我当垃圾桶了,有趣的姐儿们也一起唠嗑吐槽了,心中有了烦恼也有吐槽骂街的去处了。互相调侃找乐子的时候也多了。我最终不过是换水的鱼,又适应了新的鱼缸罢了!
而让我最终有了归属感的,恐怕是新的家庭成员的到来和新的理想的出现。都必须打起精神重新生活,带着新鲜感和好奇,试着发现自己是否有新的可能。认识新的人,关照新的人生,或许我还可以以另外一种样子再活一次也未可知。
前几天听我学生说,她为我写了一本日记。我问她要,读读看。除了傻孩子整理我的语录,现在又有给我写一本日记的了。以后不以我的名字命名自己的基金都不能说真的爱我。所以慢慢觉得快乐起来,充实起来。于是开始用审视的目光看待我身边这个城市。它和我之间的关系,它对我的意义,多年之后当我离开它时会带走什么样的感情,我的孩子,比如豆君会不会认为这里是他的故乡……如果真的如此,似乎我就要带他们去走近这个城市,认识它并亲近它。而不是拒绝与排斥。在某种程度上,当有了孩子之后,漂泊感就会减轻很多,而不得不有了责任感和目的地。
从我自己来讲,心理上仍然是一枚漂泊于北京这片汪洋大海上的叶子,渺小而茫然。但从孩子的母亲来讲,我却要变成一颗种子,就好比柳絮吧,我在北京的水里风里浮沉着,却必须找到湿润的水边沉淀下来,静静地生根开花……
无论悲喜,努力欢喜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