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近圣城,走近儒学

走近圣城,走近儒学

作者: 郭峰_39c2 | 来源:发表于2019-09-28 12:25 被阅读0次

    九月,教师节过后的第四天,我踏上了期待已久的朝圣之旅——赴曲阜参加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培训。

    万仞宫墙

    作为一名从教二十余年的教师,朝拜先师孔子,感悟圣城文化,是我多年的心愿。

    从邹平到济南,再从济南到曲阜,六个小时的车程虽然漫长,却丝毫没有减弱我对圣城的渴望。

    车过泰安,零星掠过的村庄,已经依稀有了儒家文化的影子:灰白色调的民居,高高耸立的牌坊,古色古香的标语墙……

    心底有一个声音在呼唤:圣城,我来了。

    曲阜之名最早见于《礼记》,“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曲阜被誉为东方圣城,也有东方耶路撒冷的美誉。

    9月15日上午,来自全省16地市的141名传统文化骨干教师着汉服、习汉礼,在曲师大孔子文化广场列队,参加祭拜先师孔子仪式。

    仪式庄严、隆重,有很强的代入感。

    班长任大哥宽厚而博学,他把诵读祭文的任务交给了我。经过一个晚上的准备,又有舍友的热心指导,我对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充满了信心。

    可就在诵读环节的前一刻,扩音系统因故障不能正常使用。嗓音一向偏低的我有些慌乱,只好硬着头皮上场了。

    诵读祭文的那一刻,天降微雨,为祭拜仪式平添了一份肃穆。

    “维公元二零一九年九月十五日,岁次己亥,时届仲秋……”仿佛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打开了我的声域,我很快找到了诵读的感觉。开篇处,如水银坠地;情深处,如鱼翔浅底;高潮处,如穿云裂石。那一刻,我仿佛体会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祭拜仪式结束,在曲师大会议室举行了简短的开班仪式。

    夜晚,同学七人游览沂河。一路上,听任班长讲起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他从高中开始自学中医,并自修医学心理学,对中医的医理颇有研究,悬壶济世多年,尤其擅长针灸治疗。我不禁感慨,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是一部传奇。

    清晨6:00,晨跑再次经过沂河大桥。比起夜晚的灯火璀璨,此时的它少了一分绚丽,多了一分古朴与端庄。

    白色的廊柱,灰色的简板瓦,古朴的飞椽。静谧悠长的桥廊,默默的通向历史的更深处。

    静静流淌的沂河水,无声的诉说着千古文明的真谛。那河畔的金柳,就如晨风中的《论语》,波光里的哲思,悠悠的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次朝圣之旅,有着太多的震撼。讲座、参观、交流,儒学清流一次次激荡着我闭锁的灵魂,把我浅薄的古文知识裸露在圣城的阳光之下。此刻的我,就像一个犯错的小学生,在孔夫子慈祥的目光中,忐忑,内疚,无助,彷徨……

    原来,圣城之名,既有孔子故里之因,又有黄帝诞生地、商朝奄都、鲁国国都之由。中国古史相传的“三皇五帝”中,有四人曾在曲阜留下了活动的踪迹。

    原来,儒家文明,既有周公开源之功,又有孔子继承之德。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高度发展的农耕文明基础之上。

    原来,儒家学说、儒家文化、儒家文明不可混为一谈。这三者在范围、深度、内涵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原来,孔子的伟大成就,是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是倡导了仁义礼智信,是升华了中庸之道,是修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而《论语》,只是记录孔子伟大思想的冰山一角。

    原来……

    专家和教授的报告,如醍醐灌顶,澄清了我对传统文化太多模糊的认识,剥开了一层层知识迷雾,让我越来越清晰的看到圣城曲阜的文化内核。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克己复礼”,那些书本上原本生涩难懂的文字,此刻正生动鲜活的展现在我的面前。如同一本3D演绎的百科全书,以视觉、听觉、触角、乃至嗅觉的途径,向我贫瘠的大脑输送着无尽能量。

    知孔子,自此始,知儒学,自兹始。

    仁,是儒家学说的理论核心,体现的是人道精神;礼,是儒家学说的行为规范,体现的是礼制精神,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闪烁着大智慧的光芒。

    许刚教授的讲座中提到了君子九思,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因为我们学校的主体建筑,都是以九思来命名,这次得以聆听正宗的九思释义,幸哉乐哉。

    9月17日下午,张国钟老师的讲座为我们带来了一缕现代儒学的清风。他的讲解精准、幽默、接地气,有高度、有深度,也充满了辩证法的朴素色彩,而辩证法也正是儒家学说重要的理论精髓。两个半小时的课,张老师全程站立,却精神饱满、激情澎湃,他的敬业精神堪称典范。

    孔为峰老师是孔子的第76代孙,他从《论语》一课讲起,娓娓道来,学员们听得如痴如醉。他不仅传承了儒学的血脉,更有一颗儒学浸透的灵魂,听孔老师的报告,如嗅芝兰,如饮甘露。

    9月18日上午,培训第五天,是书法培训和体验课。学员们在书法老师的指导下,纷纷挥毫泼墨,大展身手。

    9月20日,是在三孔景区进行的现场观摩课。

    与想象中的游览不同,今天的课程很是辛苦。

    然而,有了宋立林教授的亲自导学,这场研学之旅变得高大上起来。

    宋教授渊博的学识、儒雅的气质、精彩的讲解,很快征服了学员的心。

    他从万仞宫墙四字开始讲起。子贡曰:“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引经据典,妙语连珠。

    他杏坛讲学,诗礼堂传道。精深的专业素养和躬亲其事的治学态度令我们心生敬意。

    幽默风趣的讲解,如沐儒学春风,洗去了一身疲惫。

    跟敬爱的老师合个影。

    我不追星,但真正遇到倾慕之人,绝不吝啬感情。

    现场观摩课结束,已是接近晚上6:00。

    匆忙准备晚上的晚会主持。有幸和莱西的孙燕凤老师,泰安的石韦科老师同台主持。

    再次感谢班主任和班长的信任与厚爱。

    这主持人的话筒,放下该有16年了吧。

    再次拿起她,却没有丝毫的生疏,倍感亲切。

    我们组的节目,诗朗诵《再别圣城》。

    效果超好,这是全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尤其是幽默的石头姐和多才多艺的张大哥,把现场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我也来了一段邹平方言版的《再别康桥》。

    晚会结束,同组的兄弟姐妹等我一起照像。

    明天就要别离,不知今生还能否相聚。

    八天的学习和生活,已经把我们融入了一个和谐的家庭。每个人的音容笑貌都已清晰的印在我的心头。

    伤感的情绪涌上心头,我怎么也笑不出来。

    感恩生命中每一次遇见。

    因为,

    所有的遇见,皆是前缘。

    斗胆改编了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一舒胸臆。

    再别圣城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泗水河畔的金柳,

    是晨风中的《论语》;

    波光里的哲思,

    在我的心头荡漾。

    竹简上的文字,

    幽幽的在水底跳动;

    在圣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万仞宫墙的一角,

    不是城砖,是天上石;

    散落在尘世间,

    沉淀着华夏五千年的梦。

    寻梦?捧一本经典,

    向历史更深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圣城!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近圣城,走近儒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kc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