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退了哈密路公寓的房卡,东西也已收拾停当,通通搬进了新的宿舍,长舒一口气,终于在上海找到了一个还算满意的落脚点。
来上海不长不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换了四个住所,最开始在浦东新区外高桥的安心公寓,住了差不多25天,由于工作地点的更换,搬到了百联东郊附近的安心公寓。安心公寓是上家公司提供的住所,拥挤不堪的八人间,跟其他实习生一起住。虽然宿舍又小又挤,但那个时候自己并不觉得多么难以忍受,转正之后可以出去租房子住——大概正是有那样的盼头才没有觉得8人间有多么无法忍受。
从上家公司辞职找了一个包住宿的工作,公司提供的也是又挤又小的公寓,六人间。公司提供的两个住宿点,一个在哈密路上,一个在龙柏。刚开始,我住在哈密路公寓,前台领好房卡,拖着行李箱去了宿舍,看到宿舍的第一眼心凉了半截,挤、很挤、挤到过分,我拖着行李箱进门,愣是找不到一片可以打开行李箱的宽敞空间。在这个由酒店单间改造成的六人间宿舍里,三张上下铺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在这个低矮压抑的空间里,透进来的光被床铺阻截了大半,宿舍里暗沉沉,开了灯也无济于事,枯黄色的灯光让宿舍更显暗沉。我看着窄小的宿舍,又气又凄凉,那种在社会底层拼命挣扎的凄凉。自己租房住的念头一遍遍涌上来又一遍遍被打消,租金太高而工资又太低,捉襟见肘的生活就这样默然无声地开始了。
在哈密路公寓住了一个月之后,搬到了龙柏宿舍。从一个拥挤的房间换到了另一个拥挤的空间,在怎么挣扎也不过如此。比起哈密路员工宿舍,龙柏宿舍更名副其实。哈密路宿舍里有独卫,几个人的吃喝拉撒在十来平米的空间里就可以得到解决,龙柏宿舍没有独卫,五十来号人共用一台洗衣机、三个水龙头、三个蹲坑、四个淋浴头,在拥挤之上又加上了资源争夺战。说起来龙柏宿舍更加寒酸,只是十二间夹在高楼之间的工程项目用的斜坡顶平房,屋后是酒店的球场,窗帘常年不便拉开,房前是另一栋房子的后背,中间只有两米宽的距离,在这并不敞亮的空间里,排了一排简易晾衣架,所有人洗的衣服都晾在上面,剩下的空间拿来穿行。紧紧巴巴,哪里都是一副紧紧巴巴的模样。
在上海,像我这样无名无姓的无名小卒再怎么拼命工作大概也只能把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妈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这才是个头儿啊,意思是说,这才刚刚开始。人生大约就是一轮又一轮的不甘、挣扎、无能为力、忍受,漫长的忍受才刚刚开始,漫长的挣扎也才刚刚开始。生活不易,但总有突出重围的一天,无论如何,请不要放弃努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亲爱的,要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