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发生一件事儿,某组织特地邀请到一位,有很多头衔的,培训师来给大家做工作坊,却遭到了一些小伙伴的不认同。
原因是这位大名鼎鼎的培训师,因为一些事情很开心,于是不小心放飞自我,在朋友圈里爆了句粗口,以示兴奋之情。然后被吃瓜群众截了图发出来,于是一部分吃瓜群众表示因此而质疑大咖人品,在对他的头衔、历史评价完全视而不见的情况下,单纯通过朋友圈爆粗口事件,觉得这样的培训师不可能是好培训师。
这种事情在我们单位其实也时有发生,不管你加了多少班,干了多少活,不管你的休闲娱乐是不是下班时间,是不是难得的休息日,只要你总发游玩吃喝的图,与你不在一个办公室的领导就会觉得你工作不认真,做事不努力,总想着玩。
不知不觉的,朋友圈似乎成了你的标签,你的代言。因为有所顾忌,渐渐有了“分组可见”渐渐有了“仅显示3日”、“仅显示半年”…有的人建设朋友圈,本身目的就是把它当作一种营销手段。而悲哀的是,依旧有很多人,仅仅为了记录生活、留存和分享快乐而开放了朋友圈,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受到很多束缚。
有人说,朋友圈本身就是我们的生活圈。每天职场奔波,带着真实或虚假的面具,已经很累了,为什么还要在这虚拟世界继续伪装呢?
可是,在这碎片化信息积聚的时代,世界上很多人都是通过朋友圈去了解和认识别人。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悲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