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宁采臣喜欢听的那首《玉楼春晓》

宁采臣喜欢听的那首《玉楼春晓》

作者: youxin17909 | 来源:发表于2019-08-17 19:59 被阅读0次

这是我在简书写的第20篇文章。

最近都在弹《玉楼春晓》和《春晓吟》,这俩都是古琴三级曲目,准备开始古琴考级了,练习得比较多,曲子都背下来了,节奏也基本掌握了,就差曲意了。

我也不想让我的艺术水平只浮于表面。 这样就要领会曲子的气质、涵养、志向、情感了。

也就是要搞清楚作者通过曲子到底要表达什么?

先来介绍一下最近学习《玉楼春晓》的一些小心得。

关于这个曲目,共上了三节课,就是共不到3个小时。

第一个课时,就是听老师弹一次,跟着老师捋一次,搞清楚每个音符怎么下指,然后回家把曲子背下来。

第二个课时,弹给老师听,老师说完全没有体现曲意,让我好好看网上的视频,跟着练习。

我之前看网上的视频,着重在听,弹奏主要是靠模仿授课老师的。但是,两三节课要掌握好细节比较困难,回头也容易忘记,所以,自己在家勤加琢磨相当重要。

第二节课,跟着老师学习过处理节奏,回家我就认真看网络演奏视频,研究指法,主要看戴晓莲老师的,连贯、一气呵成、手势优美,眼红。

开头我还一直可惜,授课老师用的琴谱不跟戴晓莲老师同版本。

因为古琴谱流传下来的只有减字谱,只有指法和弦位,没有节奏、节拍、音高,这些都是靠今人按古谱创作的。 而每个琴人在创作过程中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会加入属于自己的节奏、旋律,所以就会有不同版本。

开头我觉得自己弹得不好应该怪老师挑选的版本不够优美悦耳。 但是呢,当我真用功研究别人的演奏,模仿他们的落指、开合、快慢、吟猱,在节奏表现上就有了很大改善。

我发现,对于同一个版本,每个人在细节上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同一个音符,快吟还是慢吟,大撞还是小撞,看似不经意的微弱差异处理,韵味都能出现明显区别,曲意便蕴藏在这些细节之中。

徽位的准确掌握也很重要,按压多走一分,就有不同的听觉感受。

我觉得别人弹得比我好听,于是在细节上就模范别人的了,没有完全按照我的琴谱。 比如,1.2 1 6,我觉得别人弹1 2 1 6,1和2之间没有小附点,音符1的时值不延长一半,弹起来更带感,我就按1 2 1 6弹(参考下面琴谱圈红色位置)。

所以,为了好听,我弹奏的时候就混杂了两个版本的琴谱。

我觉得也没有所谓,因为本来古人流传下来的就只有节奏嘛。 具体怎么弹,是允许自由发挥的,

如果不考级的话。

第三节课,我弹给老师听,老师说有了很大进步,让我只听戴晓莲和龚一老师的,继续改善,考级通关不会有问题。

因为老师用的版本就是龚一老师用的,所以,我只好在腾讯听龚一版的。 我原来不听,不是因为我看不起龚一老师啊,他是古琴界大师啊,不知道古琴考级,他会不会监考呢?

而是因为龚一老师的网络演奏视频只有声,没有图啊,我觉得不能高估自己的实力,以为光凭听曲就知道如何使用手指。

然而,是可以的。

当我用心聆听,我听出龚一老师就是完全按我的琴谱弹奏,而且也很好听,这样就表明,我嫌弃这个版本不够动人,主要原因在于自己没弹好。

而我能凭听曲作出分辨,是因为此前我已经通过研究他人演奏,以及自己的练习,对此曲已经相当熟悉了。

开头的泛音,龚一老师弹得很慢,而我平时是弹得稍快,局限于我的个人水平,太快会导致我有些音符处理不顺畅而有卡住的感觉,气息接不上,觉得手指被压迫了。

而弹得慢就有足够的空间展示手指的灵活度,有充裕的时间找准徽位,下指从容就会更准确,节奏的清晰度自然就高了。

泛音过后,龚一老师对于曲子后面的节奏处理加快了。

当我在写这篇文章,在网上截取琴谱内容以用作举例的时候,发现别人的琴谱有标明拍子数,第一部分为46,第二部分为50。 拍子数就是每分钟的节拍数,50要比46快。

我原以为一个琴谱只会显示一种拍子数,节奏快慢由音符的长短也就是拍子来体现。

而曲尾的泛音,琴谱的1 2 5 是三个一拍,教琴老师原来弹的是两个半拍+一个一拍,后来改为跟琴谱一样,但是龚一老师弹的是两个半拍+一个一拍。 这样,就是授琴老师给的琴谱抄错了,不然就是龚一老师弹错了。也有琴谱是按下图“小附点+一拍”

其实,这点误差在美感方面没有高低,因为古琴谱本来就不提供节奏啊。

但是考级就严格一点啦,起码给监考老师一个学习认真的印象啊,不能入门考试就放飞自我啊,先要一板一眼练好基本功再来谈自由创作,所以下次上课跟老师确认一下这个细节。

因为写这篇文章,我发现得下载个简谱输入软件了,这样,需要引用部分曲谱内容来举例子的时候,就可以自己输入,而不是只能在网上截取不满意的图片了。

上面所举的那些音符例子,因为没有简谱输入软件,我唯有省略了连音线(用上弧线标记在音符的上面),小节线(用竖线将每一小节划分开线叫小节线),低音点(记在简谱基本音符号下面的小圆点),高音点(记在简谱基本音符号上面的小圆点)。

任何学习都要借助工具,要学会使用工具,回头再下载这个软件了。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弹奏细节也学着龚一老师纠正了。

我觉得我能接受自己弹的《玉楼春晓》了。

我原来弹《小草》是怎么也不满意的,我觉得我的学琴生涯才开始就碰到了无法逾越的瓶颈。

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我本来就不喜欢《小草》这首古琴曲,没有学习好它的强烈愿望。《玉楼春晓》倒是一听就喜欢的,学得相当情愿。所以,兴趣真的是很重要。

这个曲子相对更为悠扬,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春闺怨》,其中的意境大概是: 一名待字闺中的女子在春天的某天清晨醒来,倚在窗边,春风吹面,望向楼外,伤春怀愁。

这首曲子短小精致,由三小段组成,乐句气息悠长,旋律布局巧妙、缠绕动听,适合初学者练习左手技法。

开头的泛音可能是在下雨哦。

雨点敲窗是会引起很多遐想的,有没听过粤语歌《千千阙歌》?这是一首暴露年龄的歌曲,但是也是一首有魔力的歌曲,当年很红,很多人翻唱的。

摘抄歌词,让你感受一下:

当某天雨点轻敲你窗

当风声吹乱你构想

可否抽空想这张旧模样   

来日纵使千千阕歌飘於远方我路上

来日纵使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

都比不起这宵美丽亦绝不可使我更欣赏

可能是因为大家碰到雨点敲窗这种情景都产生相似的情愫吧。古代的女子也一样。

开头的泛音慢且柔,春雨嘛,一般都是又细又小的。

中间的泛音是三声均匀的轮指,不少人是用了三声紧密击出的轮指弹法,龚一老师是三指分开击出,节奏要慢一些。

可能雨开始下得大了而且很有规律,敲醒了女子。

于是,她起床走到了窗前。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其实春天鸟语花香,春意绵绵好睡觉,春雨能叫醒女子,看来她的睡眠不怎么好。

望着窗外雨中安静的清晨,女子触景伤怀,不知道她有什么伤怀的故事?

多年前,我跟一个外国人一同坐出租车,司机大哥放了一首《纤夫的爱》,那会,这首歌很流行。

外国人听不懂,问我什么意思。我的英文也就那样啦,我就说,你爱我,我爱你,这样的。 那个外国人就说“老是这些。”

所以,大胆猜测女子是为情所困吧。

女子住在玉楼,看名字就知道这住所装潢比较高档华丽。传说中天帝或仙人的居所就叫“玉楼”,但是妓院也可称为“玉楼”。

不知道这女子什么身份了,可能是某富家千金了,也不知道是那个朝代的女子了。

此曲仅出现在王宾鲁(字燕卿)的《梅庵琴谱》1931年,是梅庵琴派的代表曲目之一。

王燕卿是清末民初音乐教育家、古琴家(1867-1921),民国初年的1917年,康有为介绍他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任教,在学校的“梅庵”设帐教授古琴。

“梅庵”是1914年为纪念校长李瑞清(字梅庵)而建立的。

王燕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高等学府传授古琴艺术的古琴家,他吸收了很多民间音乐的因素,大胆创新和发展,他的理论和艺术在南京趋于成熟,形成了梅庵琴派。

《梅庵琴谱》的前身是《龙吟观琴谱》,《龙吟观琴谱》是王宾鲁的遗作,为完成老师修改的遗愿,入室弟子徐卓(字立孙)重新编订残稿,并改名为《梅庵琴谱》。

为了振兴这一琴派,王燕卿的两位心传弟子徐立孙和邵大苏于1929年在江苏南通成立“梅庵琴社”,同时刊行《梅庵琴谱》,奠定了“梅庵学派”在近代古琴界的地位。

这是民国初年崛起的一个新兴琴派,区域分布极大。

在内地集中在三个地区:

南通梅庵琴社、镇江梦溪琴社(徐立孙的学生刘景韶创建)、合肥梅庵琴社(徐立孙的学生刘赤城创建)。

徐立孙的学生吴宗汉(约1902-1991)将梅庵琴派传播于海外,50年代传入香港;60年代传入台湾,被称为台湾最早进入高校的古琴家,现在台湾老一辈琴人,大多都是吴宗汉的学生;70年代移居美国,梅庵琴派随之传入美国。

1960年版的《倩女幽魂》,聂小倩弹奏的就是吴宗汉的《玉楼春晓》,这伤春怀愁的曲调吸引了宁采臣寻小倩而去。

不过呢,小倩的琴还是放错了,这个问题前面文章有diss过现今的古装剧了,没想到几十年前的电视剧也是这么不上心。

在20世纪的古琴史上,也只有梅庵琴派才有这样广泛的区域分布,也是很厉害了。"梅庵派古琴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轮指后面的泛音要轻灵悠远,仿佛女子进入深思、回忆。

曲子的第二小段是一个比较长的乐句,主要运用撮音来表现旋律,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江南女子的情怀,所以撮音不能太用力,要柔美一些。女子开始诉说,却欲言又止。

第三段的开始,还是大量用撮音,较之前面,力度渐渐加强了,情绪开始充沛,曲子走向高潮,女子的诉说压抑不住,倾泻而出。

曲子高潮部分的高音是用单音演奏,为了让单音不突兀,就要求前面的撮音部分要注意控制力度,不能粗暴弹,特别是3.2 125(参考下图后面两小节,而关于125,也有琴谱是123)这个位置要处理得特别纤细,娓娓道来。

最后,又似乎因为眼下无法排解情绪的无奈而有所收敛,以一声低叹结束。

我比较喜欢这首曲子的旋律,我希望通过写文章来掌握这首曲子的意境,从而更好地弹奏表达。不过,文章写完了,觉得并没有很确定其心意,只是觉得这不是一首很哀怨的曲子。

可能根本就没有下雨啊,希望以后会有更多体会,能更好表达。

下篇文章,我会写一下《春晓吟》。



相关文章

  • 宁采臣喜欢听的那首《玉楼春晓》

    这是我在简书写的第20篇文章。 最近都在弹《玉楼春晓》和《春晓吟》,这俩都是古琴三级曲目,准备开始古琴考级了,练习...

  • [突破荆棘.一往情深]聂小倩

    前言:聂小倩第一次去引诱宁采臣,结果被宁采臣拒绝了。在被宁采臣拒绝后,聂小倩可以采取更多的方法,把宁采臣弄到手,但...

  • 于知文| 秋中的油彩(古琴曲:梧叶舞秋风)

    古琴曲中,夏听《流水》,冬听《梅花》,春秋的琴曲较多,春有《阳春》、《春景》、《春晓吟》、《玉楼春晓》、《杏花...

  • 宁采臣

    清晨,阳光洒射在京城喧哗的街道上,身为读书人的我正在想着心事,一边往王府赶去。 王府里上上下下总共就一位小王爷,因...

  • 美院宁小玉NO.1自我介绍

    哎!把自个愚蠢的一面露出来了,本人跟宁采臣一个姓,还是小家碧玉,叫宁小玉。

  • 无题01

    “姥姥,宁采臣阳气太重,我上不了身呀~” “遣凡人女子诱其交媾,寻机夺舍。” 。。。。。。 “姥姥,宁采臣十世八字...

  • 我解《聂小倩》

    聊斋志异 (蒲松龄) 聂小倩 宁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每对人言:“生平无二色。” 宁采臣,浙江人,秉性诚恳...

  • 宁采烟花不采臣

    无聊在家里翻相册,找到了两年前春节期间拍的照片。时间如流水啊~

  • 宁采烟花不采臣

    无聊在家里翻相册,找到了两年前春节期间拍的照片。时间如流水啊~

  • 填词《玉楼春晓》

    近日练古琴曲《玉楼春晓》。一时兴起,为之填上了词。 1段. 尺素红笺,还忆那时。落花风过,背影罗衣。若惆怅春飞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宁采臣喜欢听的那首《玉楼春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mk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