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致我亲爱的女孩系列
<原创>致亲爱的女孩(一)谁说结了婚就要生孩子?

<原创>致亲爱的女孩(一)谁说结了婚就要生孩子?

作者: 采访实验室 | 来源:发表于2017-10-26 11:39 被阅读0次

    我曾在16岁的时候列举生命必经的阶段:上大学、工作、结婚。

    现如今作为一名上过大学,已经工作的女孩,我在准备结婚的时候发现周围的人都认为结了婚就要生孩子,不生孩子的婚姻是不幸福的。

    这让对婚姻充满着浪漫幻想的我措手不及,婚姻不就是两个人要永远在一起、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么?有没有孩子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认为结婚和生孩子是两件应当分开考虑的事情:

    妈妈总是跟我说,在考虑结婚的时候要考察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没有责任心,是不是真心爱你以及适不适合做你孩子的父亲。

    似乎生孩子成为了婚姻的附属品,只要另一半有可能成为一名好的父亲,就能够生孩子了。

    现在所有人在听说我要结婚之后,都觉得接下来我就要生孩子了。但是,生孩子这个问题事实从未出现在我的人生清单上。

    于是,我开始被迫思考人为什么要生孩子这个问题,我总想找出一大堆理由来反驳让我生孩子的人,说服他们生孩子是一个多么错误的选择。

    直到我发现,他们无可反驳。

    因为人生的选择本就没有高低之分,每一个选择所指向的都不必然是一个快乐的未来。

    我们生而为人,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卑微,好似一粒尘埃般的存在,是什么样的狂妄能够让我们去评判他人的选择是否正确或者将自己的选择放在绝对正确的位置呢?

    当我们开始为该怎么选择而痛苦的时候,我们往往假定了世界上有一个绝对正确的选择,并且为自己没有办法达成这种正确而苦恼。

    其实人本来就有很多理由要去生孩子,生孩子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和痛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也有很多理由不生孩子,不生孩子也会给人带来幸福和痛苦,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而对于我来说,孩子就是没有那么重要,所以我没有打算生孩子。

    这不需要理由,这就是我内心的一个愿望而已。

    我因为无法勇敢承认自己内心的愿望而痛苦,甚至希望和他人去辩解、阐述 “人不生孩子才更快乐呢” 这个我自以为的道理。最终在我寻遍世间的道理之后,终于在知道自己无法找到“人为什么要生孩子”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也无法找到“人为什么不要生孩子”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之后,豁然开朗。

    原来我不打算生孩子根本不需要理由,就好像他人想生孩子不需要理由一样。如果你非要找出什么理由来,立刻就会有无数个反例来证明你的理由是多么的站不住脚。事实上,我和他人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的,都只是在践行自己内心的愿望而已。而这个愿望并不会伤害他人,我要做的只是勇敢的拥抱它就好了。

    因此,重点是你内心的愿望到底是什么。

    当你内心的愿望与他人的想法不一致时,你能不能够认清自己内心的愿望,不质疑自己内心的愿望,拥抱这个愿望并且脚踏实地的践行它?

    与此同时,你是否能够明白:他人的选择虽然与你不一致,但也是如你一般的一个愿望而已,你们之间是没有对错、没有高低的。

    生不生孩子,什么时候生孩子,都取决于你的愿望,这是与你结婚截然不同的两个愿望。因此,结了婚并不代表一定要生孩子。

    婚姻是一件让我想到就会很幸福的事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另一个人选择了我,向我承诺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与我一起面对,不离不弃,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承诺,也是一个美好的期待

    对我来说,这一份期待非常重要,它点亮了我的人生。只有爱情才能让人对厮守终生充满热忱,我是因为爱情才选择了婚姻,不是为了生孩子

    费孝通先生在《生育制度》一书中提出一个假设:

    婚姻是为了生育孩子而存在的一种社会制度

    他认为,生育首先不是一种本能。因本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不需要进行学习和训练就具有的能力,而生育分为生和育两个部分。其中生或许和本能有关联性(费老认为只有“怀”才是本能),但是育是一种利他行为,是需要主动选择并且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完成的,与本能没有关联性。

    他还认为,人类本没有强烈的生育意愿,但是社会是我们生存之根本,社会的运作需要保持人口数量,所以人类社会只能利用社会制度来让人们愿意生育,以达到让社会继续存在的目的。

    而对于我们现在所认知的“传统”社会来说,抚养孩子需要双性抚育,这里的双性是不同性别的意思。为何需要双性抚育呢?因孩子需要获得两性不同的社会经验才可以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因此婚姻这一社会制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双性抚育而存在的,另一方面是为了让人们具有生育意愿以维持社会运作而创设的。

    当然,他也指出,他的理论是有具有变动性的。上述观点是建立在孩子的教育主要来源于家庭,以及两性分工不同的前提下才能够成立的。当两性分工的差异开始变得模糊,双性抚育就不再是必然的,人类可能会有另一种制度来替代婚姻作为生育制度。

    这个具有变动特质的理论,虽然是在1947年提出的,在现代社会的特征下依然可以自圆其说。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社会的两性分工的确越来越趋同,而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少的依赖于家庭。在健全的公共教育体制以及互联网的信息大爆炸的现实情况下,社会正在用另一种方式将孩子们培育成一个社会人。在此背景下,人们对婚姻与生育的选择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婚姻可能将不再仅仅是一种生育制度。

    李银河先生在《生育与村落文化》一书中展现了另一个事实

    在中国村落文化的背景下,生育是一种人生目标

    当一件事情是人生目标的时候,它就是一件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她同时研究了自愿不育群体,并且发现:在中国城市逐渐脱离村落文化的基础上

    生育不再是一件必须去做的事情,经过独立思考之后,自主选择生育成为一种趋势

    从上述两位颇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学者的观点中,不难看出“传统”的观念一直强调:结婚就要生孩子、人必须要生孩子。而这些说法在近100年前的社会体系下的确说得通。

    但是,相较近100年前的社会,现代社会的运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在社会体系、阶级制度、法律、精神文明、技术等各领域都获得了飞速发展。这种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观念形成的理论基础。

    结婚就要生孩子、人必须要生孩子这样的“传统”观念很可能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社会。

    当我们发现,生孩子并不是人生必须要做的事情,才可以自然得出结婚并不代表生孩子的结论。从而让自己在结婚生子的双重压力中解脱,真正思考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愿望到底是什么。

    当我们因为不想生孩子而遭到长辈们的反对,我们有时误以为自己在反抗“传统”,而害怕遭受惩罚。

    但是“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遵照“传统”是因为它可以带给我们安全感,带给我们幸福。当遵照“传统”反而无法让我们幸福,甚至会让我们陷入一种可能的悲惨境地的时候,“传统”便陷入了失灵状态,最终沦为“糟粕”。

    旧的“传统”必然会因不符合现行社会的需求而被新的“传统”替代,而新的“传统”的形成需要时间。我们会面临旧的“传统”失灵,新的“传统”缺席的空白期。

    很不幸,我们现在正处于这种空白期。

    但是往好的一面看,我们正在创造未来的“传统”。

    我相信,生孩子不是婚姻的附属品。

    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生或者不生,以及什么时候生;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自由的与我们所爱的人结合,共同探索人生,一起作出生与不生的决定。

    关键是,我们自由自主的在拥抱自己内心的愿望,而这都将是幸福的。

    喜欢我们的文章记得关注公众号:采访实验室

    接下来会有更多同系列作品呈现给大家,敬请期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致亲爱的女孩(一)谁说结了婚就要生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nhpxtx.html